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8(1 / 2)

加入书签

出戏题材特殊,讲述冯贵妃与当今皇帝之间的故事,大胆而新颖,具备天然优势,还吸引不少猎奇的人观看。”

“话说回来,如果想要复制《冯秋叶》的成功,戏本好解决,仔细雕琢可以写出一本精彩的戏,唯一的问题是没有那么多戏班争相排练,不论是花钱请她们唱,还是我们自己组建戏班,花费精力颇大,并不值当。”

如若自己搭建文工团,这会儿奏乐唱戏的艺人地位不高,估计没人愿意进。

最重要的是百姓生活枯燥,娱乐活动不多,哪里有热闹往哪里凑,这招杀伤力太大,可别她哪天一觉醒来,身上就突然多了件黄袍。

戏曲宣传要不得。

第70章

“那元帅的意思是?”杜采文疑问。

既要向外宣传打广告,又不能让它达成效果,徐茂冥思苦想,寻找平衡两方的办法。

徐茂沉吟半晌,背手慢慢踱步,缓声道:“唱戏的架势太大,所需人手数量多,耗时耗力,倘若中途环节出错,成效不妙是其一,被朝廷抓住把柄,徒惹一身麻烦事是其二。”

“依我看,最好的法子是发传单……”徐茂嘴快脱口而出,见在场众人满脸困惑,她立刻重组思绪,清了清嗓子,展开分析道:“我们可以借用传单、报纸这种方式,将我们要告知给百姓的事情书写于一张纸上,以日、月为期,分别发放给民众。”

“就拿天神教那些骗术说,直接写明他们使用的伎俩,大量复抄,在行人密集的街口分发,亦或于必经的街道巷口张贴,使民众都能看到、知晓。”

“这样一来,既方便迅速,易于脱身,风险较小,而涵盖范围扩大,不喜听戏的百姓也能明确了解到。”

徐茂讲完大概方式和好处,针对其中的问题,解释说:“街边路上突然出现大量书写相同文字的纸张,虽然民众大多不识字,但城中自有读书人,百姓拾去给那些人看几眼,一传十,十传百,总有消息传进百姓耳朵里,哪怕只言片语,足够了。”

说完,她手心汗湿,表面自信,实际像漏气的气球,没什么底气。

这种方式明显针对读书士子更有用,普通百姓一不识字,二没有主动了解这方面讯息的意识,破除迷信,当面演示的效果其实都够呛,治标不治本,更别提让他们自己面对大堆黑字了,最终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

徐蘅、吴洪英和杜采文低头沉思,感觉徐茂的话不对劲,想要张口指出其中十分明显的问题,然而她们抬起头就对上徐茂充满期待的视线,似乎等着她们提出异议。

难道是自己思虑不周,没有注意到暗藏的关窍所在?

话到嘴边,她们又强行拉回,压在舌头下面仔细思考。

显然,连她们都看出问题,元帅怎么会不知道呢,必定是故意这么说的,这里面有她们尚未想明白的地方。

杜采文琢磨徐茂话里的每一个字,惊诧发现这种法子跟她之前编整书籍的想法有些不谋而合。

将徐茂的话语收集整理成书,传授给士卒,以及民众,帮助大家了解徐茂,了解忠义军,但这需要时间,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而若将一本书拆分成单独一张纸,省去成书前的时间,有什么消息和事情,直接整合在纸上供人传阅,更加方便快捷。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对阅览者有一定要求,需要读书认字,如今情状的普通百姓肯定是不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