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1 / 2)
些,下午要读书认字,文武兼修,最后通过测验定名筛选,未通过的人只得遗憾离开,训练期间可以随时提出放弃。”
“而不愿意跟随我们忠义军的呢,我会送上归家的盘缠,算作献城谢礼,回家路上注意安全,有银两傍身,也不至于太过艰难。”
徐茂指向手边几个班长,“大家不用着急做决定,可以仔细考虑,确定想要离开的人找她们登记,三日后的晚间,放弃名单会报给我,第四天下午来我这里领盘缠离开。”
士卒们闻言终于明白徐茂意图,齐声抽气,心中万般慌乱惶然,手足无措。
一直以来,他们都是被上官强制要求去做事,从来没人问过他们想法,忽然把决定权交到他们手里,他们却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
徐茂讲话结束就走了,班长们上前帮忙答疑解惑,接手后续工作。
士卒们聚在一起议论去留,其中一人深思熟虑后说:“我想留下。晋州失守,我们已被朝廷视作叛国,纵然逃回去,一家团聚,也是东躲西藏的日子,并且倘若忠义军大计未成,来日朝廷分出心神追究此事,我们都难逃一死。”
“然效力忠义军则不同,首先是徐元帅体恤民情,治下有方,关爱士卒,顾念我们的想法,纵然我们选择离去,她也不恼怒,反赠以归家的盘缠,我认为,她是值得追随的明主;其次,一旦忠义军事成,我们就不用忧虑未来的处境,反而能够光明正大返回家乡,说不准积攒军功,封侯拜相,到时候风风光光地拜见双亲,荣归故里。”
他是晋州军的一个小校尉,躲在屋外听过先生讲课,认得几个大字,比寻常人通晓道理,大家都信服他的话。
此言既出,大家纷纷点头赞同,反正逃回家也没好日子过,待在忠义军这里,好歹吃喝不愁,不会随随便便挨打,这种待遇,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他们私心想要忠义军存在更长久。
至于不久的将来或许就要奔赴其他地方攻城略地,展开战役,大家心无波澜,从军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做足了准备,接受四处征战、居无定所的日子。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大家恨不得徐茂现在就发令攻打他们的家乡,自己绝对冲锋在前,诱劝守城士卒投降。
忠义军原本得到城池以后,就是对百姓秋毫无犯的,而城中又是他们的血亲,更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可以保证亲友安全,放心团聚。
大家左思右想,除少部分人无法接受,选择离开,多数人坚定留下,相较之下,忠义军中的生活更实惠,前途广阔。
徐茂派班长们依次做思想工作,轮番上阵交代忠义军中的“真实生活”,什么编制不同,这里没有校尉,只分组长、班长,并且班长没有特权,反倒要帮大家打水,训练错过饭点时,由班长帮忙带饭,解决大家生活中的烦恼。
众人一听,三分意向登时增长为七分。
这是什么神仙日子!
他们有自知之明,自己就是普通人,没有多大的能耐,根本不祈求做组长,还是当班长,对班长进行严苛以及特别的要求,非但不会劝退他们,反而精准戳中众人的心。
从前他们只有被训斥、挨打的份儿,来到这里,陡然闻知负责管他们的人要做这些事情,新鲜之余,他们对此充满无限向往和期待。
而且徐元帅已经将条件摆在他们面前,无论好的,坏的,通通掰开讲清楚,说明白,生怕他们不理解,不知道,迷迷糊糊地留下以后又难以接受,懊悔不已。
徐元帅为他们处处考虑周全,展示了忠义军的真诚和关怀,上哪里找这样好的主上和地方呢?
再者说,后面还要通过比试才能真正留在忠义军里,不是说他们想留就能留的,多一次机会,多一个选择也好,需要经由比试筛选的事情,肯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大家打消疑虑,坚定想法,留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