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1(2 / 2)

加入书签

随后,新的麻烦出现了。

大难不死的男孩是纳威,就代表伏地魔复活所需要的目标是纳威,那么第四位勇士也该是纳威。然而,即便三个项目不发生变化,纳威不可能复刻哈利骑着火弩箭从匈牙利树蜂里夺下金蛋的壮举,他必然拥有与哈利截然不同的人生。mq毕竟是德拉科和哈利的故事,如果我花太多笔墨描写纳威的经历,可能会显得喧宾夺主;但如果没有三个项目,四年级的情节又很难展开。所以,我划掉了德拉科回到过去的设定,将火焰杯吐出哈利的名字作为两个时空不断融合的第一个伏笔。

就这样,mq的全部情节都在这样一步步推理中填满了我的大纲。这个过程是难以想象的困难,我又有个喜欢钻牛角尖的毛病,说实话,我已经想不起来自己有多少个晚上因为情节逻辑对不上而辗转反侧到天亮了。

德拉科重生故事的视角必然是从德拉科出发,新的问题就这样出现了:我完整地看过《哈利波特》七部曲,还看了很多遍;但故事中的人物没有上帝视角,他们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德拉科是原著中的主角之一,却也是主角里最被边缘化的角色,那些关乎击败伏地魔的秘籍,无论是魂器还是死亡圣器,他都一无所知。这大概也是圈里德拉科重生比哈利重生文更少的原因,配角想要改变世界,难度比主角大了太多。所以,我不得不努力代入德拉科的视角,寻找他探求真相的路径,模拟他可能的推理过程,再预测他的行为,这项工作甚至比推导情节更难。

情节之后,再来谈谈mq的主题吧。就我个人而言,并不会喜欢在同人文里提及过于宏大的价值观念。作为作者,我知道同人受困于原著的设定,在这方面表现能力十分有;作为读者,我也清楚来看同人文的目的绝不是读世界名著或者学术论文,太形而上的主题只会让读者感到厌倦,重生向的本身就是为了弥补原作中的遗憾而存在的。所以在选择主题时,我对原著强调的内容进行了深化,又扭转了原著里我不太喜欢的观念。

1.贯穿《哈利·波特》七部曲里恒久不变的主题:爱。亲情、友情、爱情,这都是毋庸置疑的爱,是最神秘也最伟大的魔法,是击败伏地魔的最关键武器。所以,才有纳西莎即便精神受损理智全无,仍然凭借本能为德拉科承受了穿越时间的代价;才有帕金森夫妇为潘西能摆脱命运,刻意加深女儿对他们的误解而做出与情感相悖的选择;才有哈利为向德拉科的承诺而甘愿牺牲,拯救斯科皮年幼的生命;才有德拉科回到过去,不忘尝试挽救波特夫妇的选择;才有德拉科置换了自己和哈利的命运,亲自承受来自伏地魔的索命咒,却阴差阳错治愈了自己的生命的奇迹。

2.霍格沃茨四所学院团结一致的情节,这也是我背离原著最多的部分。是的,我不喜欢JKr对格兰芬多之外三所学院的描写。小时候第一次看原著,就对魔法石结尾明明挂起斯莱特林旗帜却在最后给格兰芬多连加170分、获得学院杯的情节感到微妙的不适。格兰芬多确实值得学院杯,但是明明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我认为邓布利多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强大巫师即便偏袒格兰芬多,也不会做出这么不合适的举动。

更不用说第七部霍格沃茨保卫战的描写,不管是潘西想要把哈利出卖给伏地魔,还是没有一个斯莱特林学生留下参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