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4(2 / 2)

加入书签

淑嫔哼了一声,带着几分阴沉道:“许是那陆秉之八字也硬,不仅能受得住,反倒彼此成婚福气更是好。要不然,怎么解释自打这崔令胭进京,就断断续续出了这么多的事情。但凡算计她的,如今都是什么下场?”

端嬷嬷细细想了想,心中也不由得生出几分狐疑来。

可子不语怪力乱神,虽有几分巧合,她实际还是不信这些的。

且即便真是如此,如今那崔令胭已经成了卫国公世子夫人,娘娘如今这般处境,难道还能算计崔令胭,叫崔令胭没了性命不成?

要她说,娘娘就是骤然失了贵妃之位,心中惶然不安,心思太重了这才整日里琢磨这些,竟然想到了这崔令胭。

“娘娘多心了,这崔令胭若得老天眷顾,如何会被生母送去外家,她自己得了这世子夫人的位子都是崔令徽这个继姐自己不要丢给她的。之后还闹出和自己表哥私相授受早有私情的事情,您忘了,这件事在京城里闹得有多大?她根本就是站在悬崖边,当时多少人觉着她坏了名声定然进不了卫国公府的大门,往后失了这门婚事不定落得个什么下场。她能当了这世子夫人,说到底都是陆世子大度,不计较那些流言蜚语。但凡陆世子和其他男子那般计较女子名节,便是这崔令胭进了门,定然也不会有今日的体面,不过是个深闺怨妇罢了。”

说到底,崔令胭一个身不由己的弱女子,哪里有那般大的份量。

娘娘与其觉着是因着这崔氏进京的缘故,不如想是因着陆秉之是淑宁长公主之子,背后还有太后当靠山。

这回皇上如此处置,其中哪里会没有太后的缘故。

但凡太后因此病重,皇上也会被天下人指摘的。

“娘娘与其想这些有的没的,不如好好操持咱们殿下的婚事,距离殿下成婚的正日子也就十多日了。”

听端嬷嬷这般说,淑嫔收起了自己那些心思,脸色缓和了几分:“唉,本宫就盼着则哥儿成婚后能成熟懂事些,别再做出之前那样荒唐的事情叫人指摘,惹得皇上不快,朝臣不满了。”

“对了,明日你派人传康寿侯府大姑娘郑氏进宫一趟。”

端嬷嬷听着她这般吩咐,有些迟疑。

淑嫔脸色沉了下来,冷冷一笑道:“怎么,难不成你也觉着本宫失了贵妃之位,连郑氏这个未来的儿媳妇都不能传召进宫了?”

“本宫就是要看看出了这样的事情,这郑氏待本宫这个婆母是不是还和之前一样恭敬。”

端嬷嬷张了张嘴想要劝,可瞧着自家娘娘的脸色,到底还是将到嘴边的话全都咽了下去。

只盼着殿下出宫开府,成婚后有了郑氏这个皇子妃,殿下能够成熟稳重些,也少叫娘娘操些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