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6(1 / 2)

加入书签

根底,后来家主捐了官,也算改了门庭。”双巧小声道,“宁家姑娘一在京中露面,就引起了不少注意,只因她姿容实在绝色。本来众人都在猜测,究竟是哪家公子能有幸抱得美人归,甚至有的还说,宁家姑娘的前程怕是要落在宫中,谁想到最后竟然花落锦平侯府。”

汤婵沉吟片刻,“这两家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亲事是怎么定下来的?”

双巧闻言,声音压得更低了,“听说是在三皇子府的一场酒席上发生了意外……有传言说,锦平侯对宁姑娘看中已久,蓄谋使出手段,才得以求娶宁家姑娘……”

汤婵听完,注意力却全都放在了前半句话上——三皇子府?意外?

她第一感觉就是微妙。

这事不会跟庞雅有关系吧?

虽然心里狐疑,但汤婵暂时将这件事放下,并没有立刻寻根问底。

这段时间,除了垚哥儿抓周,于氏周年祭、解桢娶亲这些大事都赶在了一起,她连跟锦平侯新夫人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别人家的事情,可以缓缓再说。

天还未亮,于四姑娘睁开了眼。

今日是她成亲的大日子,于四娘忐忑不安,一晚上都没有睡好。

不知躺了多久,帐外响起丫鬟翠喜的声音。

“姑娘,该起了。”

于四娘深吸一口气,依言起身。

很快,屋里热闹了起来。

于四娘被伺候着沐浴更衣,梳洗打扮,喜娘为她绞面上妆。

“哎呀,要么怎么说是姐妹呢,四姑娘同当年的大姑娘一样好看。”喜娘一边为她梳头,一边说着吉祥话。

当年大姐姐出嫁时,就是这位喜娘照料大姐姐……

思绪飘远,直到外头有人喜气洋洋地传话“新郎到了!”,于四娘才回过神来。

她依礼拜过父母,心中突然一阵酸涩。

从今日起,她往后便不是于四娘,而是“小于氏”了……

于夫人也是百感交集,她不忘殷切叮嘱,“嫁妆里给你的补药记得喝,早日给垚哥儿添个弟弟妹妹才是……”

……

人声鼎沸,鞭炮声不绝于耳,花轿抬进解府,拜堂礼后,小于氏被送入新房。

随着喜娘唱礼,盖头被掀起,小于氏半是忐忑不安、半是羞涩期待地望向她的未来夫君。

然而很快,小于氏的心头便是一凉。

男人穿着红色的喜服,脸上却没有一点儿娶亲还有的喜悦。

看清她的第一眼,他似乎有些恍神,但很快,他眼底的波澜消失,恢复了像看陌生人一般的眼神。

解家女性亲属的夸赞声传来,小于氏回过神,袖子下藏着的双手紧握,抿起唇低下了头。

喜娘只当她是害羞,热情地张罗着完成了接下来的种种礼节。

解桢出去敬酒,小于氏坐在床边,神情怔然。

这时外边响起了敲门声,小于氏回过神来,连忙让翠喜去开门。

看清来人,小于氏一愣,“小婶婶?”

她赶紧站起身来要行礼,汤婵笑着把她按了回去,“不必多礼。”

“桢哥儿还在宴宾客,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我来看看你,正好躲个懒。”汤婵对着身后的秋月摆了摆手,让她把手中食盒摆上了桌,“感觉怎么样?你一天没吃东西了,应该也饿了,看看有没有喜欢吃的。”

摆在桌上的有鸡汤面、小馄饨、还有几个清淡的小菜,都是方便好克化的东西。

小于氏心中暖洋洋的,感激不已,“多谢小婶婶。”

她说着又要行礼,汤婵再次把她按回去,笑道:“以后就是一家人,不必这么客气。”

汤婵没有坐太久,给小于氏介绍了自己身边的人,告诉她有事直接去找之后便离开了。

小于氏用了些汤婵送过来的吃食,等用过膳,她换好衣裳,便坐在床边等着解桢回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