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6(1 / 2)

加入书签

氏注意到汤婵的目光,顿了一下,主动笑着解释,“这是院里新抬的姨娘。”

画眉给汤婵见礼,“见过二夫人。”

猜想落实,汤婵心中登时五味杂陈。

在这个时候给解桢纳妾,于氏这是在留后手吧。

汤婵想着于氏,想着于四姑娘,想着画眉,最后只能叹一口气。

命运弄人,这可真是一笔算不清的帐……

于氏没能撑到垚哥儿百天,第一场秋雨落下的时候,于氏渐渐开始卧床不起,生命的更漏走到了尽头。

到了最后,她已经没了起身的力气,连话都说不太出来。

床前围着许多人,解桢紧紧握着于氏的手,“慎娘……”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解桢的眼泪止不住地掉。

视线模糊间,于氏看着丈夫的脸,心里钝钝地疼。

她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可当这一刻来临的时候,她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坦然。

她的丈夫,还有她的儿子……垚哥儿还那样小……

于氏用尽全力看向自己的丈夫,“夫君,你要照,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垚哥儿……”

解桢眼含热泪,连连点头,“我都知道,你放心……”

于氏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最后,她也只能说出一句,“妾身……妾身,这辈子最高兴的事……就是能嫁给夫君为妻……”

解桢紧紧握着于氏的手,“我下辈子还娶你……咱们下辈子、下下辈子继续做夫妻……”

于氏忍不住笑了,她带着无限的眷恋,慢慢闭上了眼睛。

他再次抓紧那只手抵在额头上,再也忍不住痛哭出声。

丫鬟婆子也都在哭,太夫人伤感不已。

“我这把老骨头都还活着,她却还这样年轻……”

谁说不是呢,汤婵过了好一会儿叹气道:“以后这个月份,对桢哥儿更不好过了。”

解大哥夫妻也是八月时去世,爹娘妻子都没在初秋,日后这个季节对解桢来说怕是更难过了些。

太夫人眼神一黯,也不说话了。

于氏去世,解府开始治丧。想着往日与于氏相处间的种种,汤婵主动挑起了大梁。

报丧、大殓、设灵位、布灵堂、接待来客、请和尚道士念经……

时人极其看重丧葬礼仪,整个程序郑重又繁琐,汤婵第一次主理丧事,忙得脚不沾地,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何妈妈来报,太夫人晚间失眠多梦,身子有些不舒服。

汤婵一怔,随即便开始暗自后悔在太夫人面前提起解大爷夫妻的往事——太夫人应该是因为想到了儿子儿媳和丈夫,还有当年同样是难产去世的女儿。

她立马请了太医来瞧。太医诊过脉后,果真是郁结于心,他开了方子,叮嘱道:“太夫人岁数已经不小,还是要好好保养才是。”

太夫人也是六十多快七十岁的人,确实不年轻了,还好没有什么大事,解瑨和汤婵都松了一口气。

忙碌了近半个月,于氏的丧事总算告一段落,她的棺椁暂时停灵寺庙,日后再葬入祖坟。

最近事多,汤婵每天睡不够以往的九个小时,脸上多了一对黑眼圈,时不时打个哈欠。

解瑨看着有些心疼,不由把人捞过来抱在怀里。

“不成,今天做不动了。”汤婵还以为他是想做运动,“我得睡了,明天皇后千秋,还需早起进宫朝拜呢。”

解瑨:“……我不是为了这个。”

认识汤婵之后,解瑨无奈的次数比以往许多年加起来还要多,好在相处越久,他也愈发习惯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