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6(2 / 2)

加入书签

两名小奴正往食肆送桌椅,阮保准备回去的,听说黎源他们要出去逛,顿时也跟上去,反正没事情做。

于是,黎源身后又串三个葫芦,跟在梨花村似的,他走哪里身后都坠着几个葫芦。

但是这里不比梨花村,梨花村的村民是真的老实。

这里的三个人,花三看着纯善,但人很机灵,躲过陈氏,活过三十三已经战胜很多人。

宋文彩就不说了,凭一己之力,靠着出神入化的演技把司狱所和情报司的人耍得团团转,天天去做npc任务。

阮保虽是个外国人,却是个有皇室血脉的外国人,跟踪他的人回来说这小子会好几国语言,而且挺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毕竟皇室出身,能简单到哪里去。

这四个人里,也就黎源最简单。

跟着的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彼此眼里看出接下来的任务不好做。

万一黎先生受伤了,跟人吵架了,甚至打架了,他们都不好现身出去帮忙,那三个人说不定能把他们的底裤给扒下来。

但是两人觉得黎先生也快知道真相了。

就不知道到时候会跟明相如何发展。

虽说幸福不能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但狂爱加班的上司能被整治整治,他们还是希望多来点。

.

书院位于西北区,北纬四西经五那片,离中轴线不太远,后面不远就是金台寺,黎源曾经眺望的高塔便是这家寺院的,附近有座开元观,大朝人信佛也信道。

书院不止一家,而是一片,每家书院各有所长,据说都是有名的学士办的,一代代传下来,又招收博识的文人进来教书,名气便越来越大。

一靠近这里,书香气明显起来,泛黄的树叶慢悠悠飘进水塘里,朗朗读书声穿帘而过。

黎源找珍珠时把这里也摸了好几遍,但是这里显然不是官宦家庭聚集的地方,黎源只记得大致方位和道路。

花三对这里倒是熟悉。

大朝不临外海,没有极端恶劣天气,但冬季寒冷,加上海市入冬后冷清,好多在海市做生意的摊贩会走街窜巷。

学院都不大,最大的也就百来个学生,但学舍修得颇为精巧,掩盖在茂密的绿茵里,又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比好多985名校都看着舒服。

“上城还有更大的书院,属于皇家书院,那里的学子更多,都是各书院及各地推荐过去的佼佼者,等科考时大多都能高中。”宋文彩介绍,他想鼓动黎源去那里卖喜茶,毕竟那里的学生更有钱。

其实能读书的学子大多没有真正的穷人。

像梨花村也只有村长家的几个孩子能读书,直到他和珍珠办了学堂,才把教育普及开。

不过在下城的这些书院也已经很好,要知道还有许多私塾藏在街头巷尾,一般只有一个夫子,带四五名学生,但大多都是一些年幼的孩子,以启蒙为主。

两人刚寻好位置就有学生跑过来买豆花。

显然认得花三的摊子,花三连忙说道,“我现在卖油炸土豆条,要试试吗?”

黎源教过他,弄些试吃的在小碟子里。

打算离开的学子接过花三递过来蘸了番茄酱的土豆条,先是眼睛一眯,然后惊喜地睁开眼睛,“多少钱一份,来一份!”

花三的生意很快开张。

黎源剩的咖啡粉也不多,在这里没必要做手冲,正考虑是向学生打听些情况还是四处走走,一群学生揉着眼睛走出来,满脸倦色不说还伸着拦腰。

“喜茶,就是传说的海市喜茶?”几名学子看着店招议论纷纷。

“听说一点都不好喝,就一股苦味。”

黎源敢来这里,自然熟记咖啡特性,“几位小先生看起来很是困顿?”

几人穿着同一书院的衣裳,连忙行礼摆手,“我们可不是什么小先生,就是读书的学子。”

但脸上是藏不住的喜色,于是半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