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1 / 2)
以不做家务可以吃好的穿贵的,但绝对不可以对学习懈怠,不可以贪玩,要乖要听话要出人头地。
晏川不像其他小孩,喜欢玩具或者游戏,他天性冷淡,对什么都不好奇,没有特别的喜好。直到一次他拿了奥数竞赛金奖,奖品是一台电视,晏川突然迷上了里头的光影世界。
妈妈怕他玩物丧志,只在考试第一的时候作为奖励让他看半小时。如果他一个人在家,妈妈会把遥控器藏起来或者电池抠出来。晏川却瞒着乔燕偷偷用零花钱买了新电池,每次写完学校和家里布置的功课,就装上,哪怕看十分钟也好。他会在妈妈回来前关掉,用风扇给电视散热。但有个周末妈妈提前回来,那时候电视里在放邵氏出品的射雕英雄传,晏川看入迷了,没听到脚步,一直到妈妈在门口被领居阿姨叫住聊天,他才惊觉,冲去关了电视。
可还是露馅,妈妈一摸电视顶是烫的,就问他是不是偷看了,他摇头嘴硬说没有,妈妈让他把手伸出来,用塑料尺打他掌心,再问他一遍有没有看。妈妈越问,他越不敢承认,涕泪横流,手心被打肿也咬牙说没有。妈妈转身就把电视机从楼上扔下去砸了,说这东西教坏了她的孩子,不如不要。他被吓得整个人都呆住,爸爸走后他们家不富裕,一台电视就是妈妈半年工资。
这之后妈妈不允许他做的事,他再也没做过。
他表现得像妈妈口中的好孩子,代价是压抑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如同被剪掉横生枝丫的盆栽,只能按照一种形状生长。
但他本性里又有一点叛逆,只是借由理性的管束和对亲情的重视,压制了下去。
就比如既然乔燕坚决反对他看电视,但并没有说不允许他看电影。一字之差,留下了钻空子的余地。
晏川的舅舅在镇上的放映厂工作,里头有很多老电影的胶片。夏天乔燕会把他安置进去在空包厢蹭空调做作业呆上一天。
第一次晏川跟随舅舅在监控室,看的是一部黑白片,这是他和电影的初次接触。胶片放映机投出梦幻的蓝色光芒,他看着那会动的画面,完全沉浸,或者笑,或者恐惧,有时看到伤心之处就抹眼泪。只要看得入神了,就能把外头的一切都屏蔽了,听不到,也暂时不用去想了。
他有自己喜欢的作品风格和演员,还偷偷剪了他很喜欢的笑起来有甜酒窝的叫做李梦的女明星画报贴在日记本上;他会在日记本里写剧本,把自己看过的电影故事复述下来,对于没看到结局的,他就自己发散想象给它们编一个结局;还会关起房门中二得自己模仿电影里的桥段,一人分饰多角,记不住台词或动作,就跑电影院多看几遍。
晏川记忆好,两三遍就几乎能把这部剧所有主要人物的台词和肢体动作全部重复模仿出来,一字不差。他高中学校旁边有一家书店,那里的仓库堆着老的画报和讲电影戏剧的刊物,他如饥似渴看了许多,贪婪地往头脑里灌输美术、文学、戏剧、音乐和电影方面的知识。
现实生活是沉闷的、单调的、艰辛的,电影是让他逃避现实约束,任想象飞驰的自由天堂。
虽然喜欢,但他从没想过要上荧幕做演员。在他看来,演员是存在于另一个美丽虚幻的异世界的,可远观不可亵渎,是一个缥缈的意象,并不真实,他们构成了那些美妙动人的故事,是白日里梦的缔造者。
大学他考进了全国排名前三的学校,从偏远小镇来到大城市,读了医学系,因为妈妈想让他做医生,这是她能想到的最体面最有价值的职业。
学校有大礼堂,大一社团招新,他接触了戏剧社,开始只是做一些场景布置跑腿的活,仅仅这样他都乐在其中。后来因为演员生病,只有他背的出所有台词,作为替补第一次站上舞台,表现出色得让所有人震惊,被表演课的老师看中,他才开始正式学习表演。无师自通,很快配合社团演出了很多莎翁、契科夫的经典戏剧。
之后宁导的团队来他们学校选人,老师让他去试试,没想到真就选上了。
这件事,晏川一直没敢跟乔燕说,怕乔燕反对。乔燕观念传统,一心想要晏川有份正经体面的工作,当演员无疑是异想天开、不务正业,把前途当儿戏。
何况晏川也只想试一试,并没想好以后要怎么走,电影是他的乐趣,他没做好把兴趣当工作的准备。就撒谎说暑假学校有个夏令营项目要住外地,实际是出来上培训班。
空旷屋内,手机铃声响了。
晏川看清来电,整个人立时从床上跳起来,快步走到阳台上去接。
“喂,妈?嗯,我已经到北京了。老师同学都在,我没事,你放心,我会好好学的。是的,这对毕业以后进医院实习有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