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2(1 / 2)

加入书签

打击。

只是踟蹰了几息而已,小世子的手指动起来,细腻有力,轻重得宜。谁也未瞧出来的夙夜头痛,好似真的随之缓解。

同时,向瑾在陛下身后娓娓道来,“军中人心不古,水越浑猜忌越多,越容易揪出狐狸尾巴。”他启口开始说正事,陛下也就不好再打断。

“今日匆忙而来,瞧了个大概,那几位关键人物身上都有疑点,又皆不足定罪。往后我多留心一些,暗箭难防,陛下在军中也不可掉以轻心。”

“冯文斌此人不堪大用,但我总觉得以他的心性来讲,没胆量通敌卖国。不过,这也只是揣测而已,无凭无据。”他撇了撇嘴,“说起疑神疑鬼来,无一大人可是一个都不放过。”

“话说回来,华家毕竟与刘氏有所牵扯,华楚这边……”向瑾不掩苦恼,“我也说不准。”

“……”

小世子一句句说着,此间无有第三人,他想到什么说什么,不必顾虑。陛下认真倾听,一开始还给一两个字的回应。渐渐,不知从那一句开始,陛下彻底沉了声息,毫无预兆地睡着了。

向瑾手中动作不停,慢慢俯身,侧脸偷偷在陛下鬓角边蹭了下。

第82章

年前,乌蒙联军一鼓作气,攻破了沙洲和五卫堡两处边境岗哨,直逼丰城。之后遭遇偷袭,粮草损失,又适逢可汗暴毙,不得不匆忙撤军。但只是撤回了大部队,沿途攻下的据点并未放手,鸠占鹊巢,贼心不死。

他们也是着实未曾料到,大年初一,隔夜烟花爆竹的浓雾尚未散尽,陛下便遣先锋军迎着朔风北上,冰天雪地中一队红色的娘子军如烈火一般,突如其来,势不可挡。身手矫健的纤瘦身影在夜色中攀上围墙,手起刀落,赶尽杀绝,一举夺回了两处关卡。

陛下随即下令拔营,直接将冯文斌节节败退拱手相让的边境领土收回,且将大军驻扎的营地往前推进数百里,与十六部隔着凛冬荒凉的草原遥遥相望。

有驻军挡在前头,离家奔逃的流民吃下定心丸,周边郡县涌入丰城的农民渐渐开始回流。飞鹰军满打满算剩下的不足十万人出城,原驻城军留守,樊岱林手下的一万京营士兵除了刘壤带走的一千人之外,余下九千汇入丰城驻军,暂时由林枫代管。这座西北重镇虽仍未完全恢复往日繁荣,但大抵平静下来。

今年冬日格外寒冷,即便是常年驻扎在户外的飞鹰军,在更靠近西北的几百里外的新营地中,亦缩手缩脚。

过往数十年,西北十六部立于乌蒙与大晟之间,充当着隔离与缓冲的角色。十六部与庆王及荣国公府交好,这一大片沙地外是十六部游牧的草场,而贫瘠的沙土地则默契地作为中间地带,双方皆敬而远之。

如今,这样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先是联军举兵南下,后是大晟皇帝亲征,寸土必争。

? 如?您?访?问?的?网?阯?发?布?y?e?不?是??????????€?n?2?????5?.???o?M?则?为?屾?寨?佔?点

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也是在近些年,富庶壮大的部落才刚刚开始倾向于定居。十六部中未与乌蒙联手的七部恰恰皆是重商重牧轻武轻战的富裕部落,他们不愿意开战但也无力阻挡,中立的代价便是搬离稳定不久的生活,搬去偏僻处,让出战争的通路来。他们心中明镜一般,此战若是联军获胜,等待他们的必然是被昔日同胞奴役。归附乌蒙的九个部落,其中最好战的四个,平日里便是靠打劫他们和大晟西北边镇来维持生计,剩下的五个部落则是人丁凋敝,拼死一搏,企图翻身。但就算心知肚明,他们能做到的最多也只是祈祷。神明的子孙自有信仰,十六部本为同根同源的兄弟姐妹,他们做不出伙同外族与同胞刀兵相向之事。

话说,乌蒙大皇子也是个人物,那头匆忙赶回部落大本营与后母争权夺位,这头见大晟军队强势压境,也不曾束手放任,而是派出小股的骑兵与九部联军故技重施,避开飞鹰大军锋芒,于边境沿线向东西两向的边镇骚扰,牵扯对手精力。双方小规模冲突不断,但囿于各自形势及恶劣的天气,暂且止步于此,磨刀霍霍,等待时机。

一连数日的观察,向瑾大致融入了这片表面热气腾腾,实则如履薄冰的环境中。大概,真正的前线,就该是如此。

是日,他起得比平时早了一些,便跟着无二一起去小围场操练。说是围场,也只是简单地围了一圈篱笆,供他们与一些身手不错的武将切磋,并不避人。

他们到来的时候,场内场外皆喧闹非凡。

“来来来,买定离手,概不反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