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2 / 2)

加入书签

他今晚跑去太医院求助,根本无人搭理,走投无路之际,方才乱投医。

“还有事?”见福安磨磨蹭蹭地,林远开口问道。

“实在是辛苦将军了,特地从府中赶来。”福安结结巴巴,“待世子康复……”

“行了,”林远不耐烦地打断,“好生照应,有事便找当值的禁卫寻我,不必顾虑。”

“是,是。”

林远走后不久,太医院的药童就送来了配好的药材。福安打小跟在向瑾身边,虽每每心焦不减,但侍疾的琐碎驾轻就熟。他带了用惯了的小药炉在身边,摆在房门外,边熬药边听着房中动静。

向瑾外表隽秀乖巧,又打小是个药罐子,在外人眼中楚楚惹人怜爱,极少有人知晓他骨子里混不吝的性子。

福安熬好了药,自己先试了试,半晌无恙,便端了进去。

向瑾意识浑噩眉头紧锁,该是极为不适。但他病得次数多了,昏沉中也凭借本能配合着。福安扶他半坐起来,不太费劲地就把药喂了进去。

“少爷,你要快些好起来,”福安掖着被角,哭唧唧地,“这破地方我一点也不喜欢。”收拾利索物件,他守在床边,经历这一整日的忙碌揪心,不多时便熬不住,趴在榻边睡着了。

向瑾睡得不踏实,夜半辗转惊醒,缓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身在何处。他伸手将福安放在一边的水够了过来,喝了半杯。福安迷迷糊糊地,伸手至他额间,“少爷,您还烧着呢。”

向瑾脱力仰倒回去,对着床顶的雕花罩子翻了个白眼儿,“嗯,快熟了。”

病去如抽丝,荣国公世子入宫第一日就高热不退,小小风寒,缠绵病榻半月有余……这病秧子的绰号,不胫而走。

“怎么不烧死,至少烧傻了才好。”李嬷嬷侍奉太后茶点,阴阳怪气地诅咒。

刘太后好整以暇地抿了口贡茶,慢悠悠道,“不过一个总角小儿,你何必如此容不下。”

李嬷嬷啐了一口,“您就是心太善了,要我说,向家子,便是婴童,也阖该夭折。乱臣贼子,早晚断子绝孙。”

太后嗤笑一声,“你这张嘴啊。”

养心殿中,诸位阁老又站了大半日,身心俱疲,陆续告退。礼部尚书徐顾坠在在内阁首辅之后,缓步走至门边,又转头走了回来,“臣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成景泽晾了他片晌,鹰隼一般的目光威压如有实质一般,眼瞅着徐大人额头汗珠扑簌簌地掉,扔给他一个字,“讲。”

“禀陛下,”徐顾汗流浃背,硬着头皮道,“这几年陛下与太后以国家社稷为重,勤俭节省,为天下表率。如今适逢国丧期间,太后深明大义,早些日子便传了口谕,下月初的寿辰不事仪典,只略作法事祈福即可。但臣以为……”

感受到帝王的不悦,徐大人急速地吞咽,垂首战战道,“臣以为礼不可废,陛下的拳拳孝意寿礼可表。陛下与太后皆不喜奢靡,是以臣自作主张,欲取太医院珍藏的百年炼制丹丸,以备太后寿辰之礼。谁知……谁知臣昨日询问院判,那山参竟被私自入了药。”

成景泽目光落在徐大人恨不能蜷至胸前的发顶上,久久未语。

这位礼部尚书大人乃首辅弟子,不仅是他,朝中大半数旧臣皆是文臣,即便在武帝时期并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时至今日也早已抱团取暖。最初,他们在新帝的雷霆手段下如履薄冰,但他们始终清楚,自己手中的经国安邦之脉络,背后的世家门阀之磐石砥柱,乃帝王立根定足的捷径,只要不当那出头鸟,则早晚会等来翻身之日。

现如今,战乱渐歇,百废待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