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4(1 / 2)

加入书签

,就看不到它了。”

闻于野注视着那颗低悬的星辰:“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它叫洛卡布雷那,意思是‘洛基的火把’。”

“那天文黄昏是什么?”卞舍春问。

“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12到18度,这时候肉眼能看到的最暗的恒星也会显现,”路之苹说,“很神奇吧?说是黄昏,但其实天空是全黑的,只有银河和深空天体发光。”

“所以才是属于天文的黄昏啊,”蒋艳辉感叹道,“那现在能看到吗,天文黄昏?”

“不行,”路之苹很轻地叹了口气,“纬度太高,达不到这样的黑暗程度,极昼极夜都看不到的,过渡季才有。”

“遗憾吗?”

路之苹想了想:“遗憾也是期待嘛。”

回程的车上,雪势加大了,几乎能说是举步维艰的地步,但卞舍春看见窗户外面有居民带着冰爪跑步遛狗,看着很轻松,仿佛四周不是风雪,而是绿意盎然的湿地公园。

车开进了隧道,他在黑暗里想着,大概是因为这里和世界上大多数有人在的地方的差异都太大,以至于来到这里的游客往往只能用旁观者的姿态观赏他们的衣食住行。但在这些生长于天寒地冻的峡湾地带的人们来说,这些也只是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而已。

车开出隧道,眼前延伸着看不到尽头的、半遮盖的悬崖公路,似乎行至尽头,便是极乐之地。矮矮的红房子,静静地立在植被稀疏的山坡上,里面或许有孩子正吃着午餐。

汽车还在开。人会在哪条极寒之地的边界上扎根,路就会有多长,车便会开多久。路过冰湖,海湾,没有人的露营地,雪山永远都在身边,伴随长途跋涉的人度过极夜里许多个航海黄昏之后的空寂。 W?a?n?g?阯?f?a?布?y?e???f?????è?n???????2????.???????

无端的,他想起《撒哈拉的故事》里面讲——“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将你的爱情,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地回报着你,静静地承诺着对你的保证,但愿你的子子孙孙,都诞生在它的怀抱里。”

世界上也没有第二个挪威,没有第二个罗弗敦,没有第二个Nusfjord了。或许其实也没有第二个广东,第二个北京,这样波澜壮阔的语言并不是用来装饰这些山高路远的风景,只是在诉说一个游子喜悦而感动的心。

第28章 舌尖上的罗弗敦

民宿坐落在峡湾边不远处的山坡上,宽敞干净,大落地窗中央悬着一盏铃兰似的吊灯,闪着烛火般的光,而窗外蓝得发黑的海水冲上嶙峋的礁石,冷暖相衬着,让人生出在这地方闷一天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感觉。

“像罗辑和庄颜后来住的地方,”卞舍春坐在窗边,“雪山如天神之剑,地球的长牙……但雪山下的地区不能冷,湖泊的水蓝得发黑——且当它是湖泊吧。森林和草原都要有,当你来到这里,会幻想地球从来没有出现过人类。”

客观来说,罗弗敦还没有南边一些城市冷,对此,暖流当然是大功臣,可惜今年它有些懈怠。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路之苹蹲在壁炉边,伸出手触摸空气里涌动的炽热,笑笑,“房子里要有壁炉。”

闻于野也插了一嘴:“《三体》原文其实有提到,伽尔宁和坎特退休后都去了罗辑生活过五年的那个‘北欧伊甸园’,夏天会有短暂的绿色,应该是在北欧山脉附近的湖泊旁吧。”

蒋艳辉正把她的大行李箱和刚刚给路之苹购置的日用品挪到客厅中央来,按下锁扣的瞬间,行李箱便“在现实的引力下砰然坠地”了,塑料袋也发出不堪其扰的噪音,她拍了拍双手,说:“给文艺作品留点想象不好吗?”

没有人再谈论文艺作品了,几个人七手八脚地都围到她旁边帮忙,卞舍春哭笑不得:“你发个消息让我们出去帮你搬不好吗?一天天的使不完的牛劲儿……”

蒋艳辉坐到沙发上,从同样瘫软在地的塑料袋里摸出来一瓶水,拧开瓶盖灌了一口,顿时面色一变,随后低声骂了句颇具粤韵风华的脏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