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2 / 2)

加入书签

方与宣险些被他气笑了:“你还挺要紧。”

走到场馆门口,方与宣把垃圾丢掉,挂上工牌,临道别前问了一句:“周日去哪里?”

“观音寺。”丛风站在阴影边缘,映得那双眼睛更深邃几分。

方与宣愣了一下,重复道:“去寺庙?做什么?”

丛风静静看着他,轻声道:“还愿。”

“还……”方与宣张了张嘴,眼中有诧异一闪而过,心脏扑通一声猛撞胸腔,震得他脑袋都嗡响一声,可没等他再追问,就听到身后有人在叫他的名字。

贾临拿了一沓文件在不远处朝他招手,方与宣转回头,神色复杂地看一眼丛风,只道:“答应你了。我先过去,你回吧。”

贾临这边没什么大事,是正和评委专家聊天,那专家与苏文清交情颇深,前些时间和方与宣吃过饭,遥遥看见方与宣进来,这才招呼他过来聊几句。

“张老。”方与宣欠身同他打招呼,又对贾临点了下头。

“我刚还说,今年有几个苗子像样,活儿看得下去,下手时候心里有谱,稳当,还胆儿大。”张老笑盈盈拍了两下他的胳膊,“你师傅最喜欢这股劲儿。”

贾临翻着手里的花名册:“就是中午那残疾小伙子,叫庄康泽。他现在这条件进带编的岗很困难,继续念书不错,这书一路往下读,福利院能供着,他自己的财政压力还小点。”

方与宣听得不舒服,微不可查皱了眉,要来花名册低头翻阅。

“就是缺个人带,这年头科班出身的孩子不好入行。可惜。”张老说着,咂摸着手里的考核单,又转回操作台中间溜达去了。

花名册哗啦啦翻着,很快便见到那张寸头男孩的照片,庄康泽,今年二十五岁,家庭地址一栏填的是市福利院。

“现在抱养可不容易,条件严,程序多,我们单位一同事想抱个孩子,托关系掐个儿才排上。这小伙子估计天生残疾,小时候抚养压力大,长大懂事了人家也犯嘀咕,觉得不亲。”贾临用手里的笔帽敲着那张一寸照,说得煞有介事,“不过福利院条件也好了,补贴多,也不缺钱,你们博物馆还跟他们有活动合作?公益活动是吧?我记得上面给定了场次要求。”

方与宣应了一声,把花名册还给贾临,推开围栏走到操作台间,近距离看了看庄康泽的修复品。

贾临的话倒是提醒他,这周的确正在开办文博科普公益活动,只不过是讲解部派人过去,跟他没什么关系,只听了一两句没放心上。

此时看着那只做好矫形的青铜爵,忽然懂了中午见面时对方的欲言又止,那男孩大概以为下周的公益活动还能再见面。

青铜爵放了一中午,凹口处有些回弹。方与宣心里估量着,这是缺人指点,也缺实操经验,理论知识扎实,可惜上手少。

他惦记着这事情,下半场比赛比上午更忙碌,收赛后要随专家评委逐个验收,没来得及和庄康泽说上话。

周一上班,方与宣问负责的同事要来了策划案,公益活动的主题是从明至民的城市历史变迁,报名参加,地点在福利院内的活动室,名单的最后一个赫然就是庄康泽。

他确定了活动时间是周六上午十点,问了自己能否过去参与。

解说部把做好的PPT发给他,说可以加个环节让他讲讲修复,方与宣连发十几个拒绝,决定伪装成路人游客过去凑热闹。

他想得十分简单,周六起了个大早,还带了博物馆的文创过去,谁知直接被福利院拦在门口不让进,层层登记完,又被院里老师拦了。活动室在一楼内部,他亮明身份又联系了讲解部,这才得到机会过去去。

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一路过来没见到很多孩子,只经过一个贴着彩色画板的屋子时,看到两三个小朋友的背影,在和义工玩耍。

他没看清面孔,听到老师说:“唐氏儿,都是被遗弃的。”

往前走过一扇窗,方与宣又偏头看进去,一个孩子从板凳上站起来,手里捧着一朵花,看不清是真花还是假花,笨拙地插在义工的麻花辫上,花瓣压着发梢,孩子露出一个善良的笑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