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7(2 / 2)

加入书签

日子是自己选的,周家母女执拗,廖红卿不再试图说服他们。

倒是张家姑嫂二人看到门口浩浩荡荡,得知廖红卿到了客院,立刻跑来拜访。

张学盼人未至,笑声已至:“大早上就有喜鹊叽叽喳喳,原来是有贵客到。”她玩笑道:“世子夫人,我们已备了茶水,您可千万要去坐一坐。”

笑声爽郎,态度自然,并不让人反感。

廖红卿便过去坐了坐。

张姚氏提及周家母女,面色一言难尽:“都欠了那么多了,何必这时候硬气?等周举人榜上有名,再来还侯府的恩情要合适得多……”

偏偏计较那点钱财,实在短视。

“举人应该不穷。”张学盼小声道,“据说周举人从不肯帮人题字写匾。”

举人在当地很有名望,越年轻,越得人尊重。

旁人请写字,润笔费就不是一笔小数,遇上大方的东家,几十上百两都有可能。

偏偏周成全不愿意。

张姚氏又道:“前头我问过,不肯帮人题字倒也能理解,传出去好说不好听。”

可能会有些“读书人为了银子没有气节,自甘下贱讨好商户”等等流言。

她压低声音,“可周举人竟然也不愿意帮人指点文章,只愿与人君子之交。”

指点那些富裕的秀才和童生,甚至是一点功名都没有的书生,愿意收好处,人家肯定乐意……大家都得了实惠,算是双赢。

若是开

门启蒙,赚得不多,好歹能养家糊口。

张姚氏叹气:“这般不知变通,实在是……”过于清高。

偏偏周家人觉得读书人这般才是对的。

第163章 亲事

张姚氏接下来就开始说自家为人处世和周家的清高完全不同。

张学坚入京赶考带上姑嫂二人,不光是想让她们见世面,还因为张家除了姑嫂二人之外再无其他人。

两个妇人独住,可能会被人欺负。

哪怕他是举人,旁人会尊重几分,但也怕万一。

他承受不起万一。

张家原先家境很穷,真的是凭着自己一步步往上考,才慢慢过上了好日子。

“我家夫君和周举人比起来,就显得势利铜臭,但凡有人上门求字,只要对方人品没有大瑕疵,他都会答应下来。”张姚氏苦笑,“为了供他读书,家中花尽了所有的钱财,总不能让妹妹跟着一起饿肚子吧?说句实话,世子夫人可能会笑话我,在我看来,什么骨气,什么清高,在小命面前,都是顶顶不要紧的东西。”

她之前只暗示了想要让侯府帮张学盼说一门亲事,今儿话赶话说到了这里,顺势道:“我这妹妹格外乖巧,我们夫妻真的舍不得送她出门,可姑娘家早晚都有这一遭。”

张学盼羞涩地低下头去。

“不求门第清贵,只希望对方能富裕些,别让我妹妹吃苦受罪。”张姚氏笑道,“若夫人愿意费心做这个媒,我们夫妻一定会备厚礼相送。”

廖红卿没有答应。

张姚氏的话并不让人讨厌,做媒的主动权在侯府,而且,她话里话外,分明不介意让侯府拿张学盼做人情。

送廖红卿出门时,张姚氏把话说得更直白了些:“侯府愿意收留我们一家,真的是帮了我们家的大忙,大恩大德,无以为报。他日若侯府有驱策,我们全家上下一定听命行事。”

不光是将张学盼的婚事交由侯府做主,更是投了诚。报答侯府恩情和归顺侯府是两码事。

比如周家,人家一心想要还清侯府借出的钱财,可能就是不愿意他日被侯府以恩情裹挟。

廖红卿没有多说,张姚氏也不失望。一个举人的投诚对侯府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