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5(1 / 2)

加入书签

:“多谢阿爹。”

“不必这么多礼。”廖齐一挥手,很是洒脱。

第74章 日常

接风宴上,只有两位看起来四十多岁的长辈,且两人都很温柔安静,不是那多嘴的人,眼神也并不胡乱扫视。余红卿上前请安,二人都给了见面礼。

这两位是当年替廖父生下孩子的二位姨娘,周姨娘是廖齐的生母,小周姨娘生下的是廖齐的妹妹。

廖齐的妹妹廖玉珠,婆家在京城,但她的夫君在外地任职,如今是从五品官员,出嫁时嫁妆丰厚,婆家也颇有底蕴,日子过得殷实。

她嫁人后不久,就将生母接走了。

这些年,小周姨娘一直跟女儿一起住。

廖玉珠看起来挺好相处,她生了三子一女,此次全都带上了。

最大的女儿就比余红卿大一岁,还未定亲,之前在外地相看过,总觉得不合适,大儿子和余红卿同年。

小的兄弟俩是双生,今年十三,和彭知礼同岁。兄弟三人都在读书,大儿子准备参加今年秋闱,因为其祖籍京城,此次回京,打算考了乡试再走。

几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初次见面,大家都有意交好,并未给对方难堪。

接风宴其乐融融。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门路,把他们兄弟三人送进奉禹书院。”

廖玉珠这话是看着兄长说的。

所谓门路,自然是太傅府。

太傅大人偶尔还去奉禹书院讲学呢,每次都能引来大批学子。

那可是当今圣上的夫子,听了太傅大人讲学,也勉强算是和当今圣上同窗过。

廖齐微微皱眉:“大喜的日子,不说这些。”

他在自家人面前,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事实上,他在外头也是如此,只不过,常年冷着一张脸的他神情变化不大,一般人也看不出他高兴还是不高兴。

廖玉珠笑了笑,端起一杯酒:“嫂嫂,以后我哥就拜托你照顾了。”

白如意笑看了一眼兄弟三人:“知礼能进奉禹书院,确实是有几分运气在,稍后你让他们写一篇文章,我带回去给兄长看一看。我兄长曾经也是书院的学子,现如今也偶尔去讲学,若他觉得可行,才有几分可能。”

说到底,这文章送不送,还是看白如松的态度。

廖玉珠脸上适时露出了几分惊喜之色:“多谢嫂嫂。”

就连廖玉珠的夫君陈万全,也起身敬酒。

看得出来,将军府上的规矩稀松,或者说,是长辈们没那么严厉……两位长辈压根就不管事,埋头吃吃喝喝,吃完了早早离席。

这气氛轻松得余红卿都不想嫁人了。

这才是理想的婆家啊!

当然,她刚到此处,不知道以后会如何。

余红卿喝了点酒,脸颊有些热,回到自己园子里,坐到了秋千上慢悠悠晃着,凉风袭来,很是惬意自在。

她后知后觉发现,将军府中景致不精致,伺候的人不多,而且下人们神情轻松,没有太傅府的下人那么紧张。

“奴婢小刀,给姑娘请安。”

“奴婢大刀,见过姑娘。”

这两个丫鬟是在廖齐准备的马车上伺候的,陪着她到了将军府后,一直忙前忙后,和盼春还有念儿一起给她整理屋子。

余红卿一乐:“谁给你们取的名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