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5(1 / 2)
来。
白如意并不意外,点点头道:“你累不累?若是不累,我们一起送知礼去奉禹书院。”
余红卿惊喜:“成了?”
京城附近有两个书院,还有国子监。
国子监中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然后是京城当地的举人,若有缺额,奉上大笔银子,非京城本地的举子也能入学,或是由地方官员举荐的当地俊秀。
这里头更看重出身,非富即贵。
另外两个书院,虞山书院距离京城稍远些,每次中榜的学子人数至少比奉禹书院少一半,因此,里面的学子都削尖了脑袋往奉禹书院挤。
奉禹书院隐隐是三大书院之首,朝中有三成的官员都出自奉禹书院,入学不看出身,地位再高,不符合书院规矩,照样进不去。
只是,想要入学,年纪不能超,学识不能差,还得有夫子举荐。
刚过年那会儿,彭知礼写了三篇文章交由大舅舅,让其帮忙寻夫子举荐,但归根结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夫子即便收了好处,看在太傅府面上,也还是要考校彭知礼一番。
余红卿知道入奉禹书院之艰难,都想好了等彭知礼被拒绝后要怎么安慰。
彭知礼微微仰着下巴,小小少年努力挺直脊背仰着头,勉强和余红卿一样高,此时他一脸傲然,睥睨的姿态道:“当然能成,我可是认真读了的。”
余红卿故意道:“是谁过年那几天挑灯夜读,去走亲戚还藏一本书在袖子里?”
彭知礼:“……”
姐姐真不可爱。
“姐姐肯定看错了。”
他一直都知道读书辛苦,当初在兴安府,他是一府主官的儿子,不甘也不能落于人后。后来听说母亲要带他入京,本以为这段时间能松快几分。
还没轻松几天,就听说母亲再不回彭家,他成了家中唯一的男人,得给母女俩依靠……只会读书的他,为了母亲和姐姐,只能拼了命的读。
若入奉禹书院,好歹能给母亲挣几分面子。他嘴上装作一副平静模样,实则心里欢喜疯了。紧接着就是更大的压力。
所有的学子在县试和乡试时必须回祖籍参加,而奉禹书院中的学子能避免奔波之苦,由夫子举荐直接在京城参考。
彭家祖籍冀州,他想参加县试,必然要回冀州去考。冀州距离京城七八百里,他不可能带着母亲和姐姐一起奔波,若是将母女二人留在京城,他又实在放心不下。若能入奉禹书院,就不会为难了。 网?址?F?a?布?页?????u???e?n????0???????????ō?м
但并非入了奉禹书院就高枕无忧,书院以防学子怠惰懒散,每一季度都有一次季考,但凡考得不让夫子满意,就会被劝退,若是入了书院不守规矩,或是被夫子发现品行不端,照样会被劝退……这些年奉禹书院中被劝退的学子也有不少。
奉禹书院中人才济济,彭知礼能进去都自觉是侥幸,压根不敢保证自己能每次季考都让夫子满意,往后还得更用功才成。
不过,这些压力,就没必
要告知母女俩了。
他是男人!
可不能让家中女眷为自己担忧。
余红卿逗他:“我没看错。”
彭知礼眼神一转:“我带的是账册。”
两人一边斗嘴,一边上各自的马车。
却有一人身着甲衣打马而来,白色盔甲熠熠生辉,姿态潇洒。余红卿都忍不住多瞅了一眼。
马儿靠近,余红卿认出来是那位廖将军。
恰在此时,马儿停了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