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8(1 / 2)

加入书签

里一直有两个皇帝也不是个事儿。短时间不显,时间长了,总有人会想让他这个太上皇出面压制新皇。

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肯定会引发矛盾。

老皇帝心里对皇位还有点流连,但他又觉得既然退位了,就退个干净,背后偷偷摸摸和刚掌管的儿子打擂台个算什么事儿。

老皇帝道:“顺着运河往下走,喜欢哪里就停哪里。朕治理国家这么久,还没好好看过呢,就当去散散心了。”京中出了太多事,心情难免压抑,出去溜达溜达也好。

萧宴宁:“父皇既有意,儿臣立刻命礼部去准备。”

老皇帝:“不用大张旗鼓,朕又不带大臣,就带着皇后、皇贵妃……还有你祖母她们。”蒋太后不是想回通州吗,趁着机会正好走一趟通州。

萧宴宁是皇帝,他那些嫔妃能带去的都带去,身体不好的就留下,日后随他去宫外住。

萧宴宁看着皇帝,认真道:“父皇的安危最重要,真要出去,侍卫肯定要带足。现在天气马上就要冷起来,运河结冰没法走,怎么着也要来年三四冰融河开才能出行……还有,柳宗带着西羌王族马上就要入京了……”

老皇帝看着他笑了:“朕知道,不会马上就走,就是提前和你说一声,心里早点做个准备。”

萧宴宁这才放下心,他刚才还在想,皇帝要是真想现在走,那他肯定要把人留下。

皇帝这两年历经大悲之情,真想出宫,也需要御医评估身体情况。

作者有话说:

准备去吃饭,没写到西羌投降的事,┭┮﹏┭┮

明天继续~

第168章

第二天上朝,梁靖出现在朝堂上。

端坐在龙椅上的萧宴宁和他对视一眼,然后又各自移开。

儿女情长之事在私下怎么着都行,朝堂之上只为公。

萧宴宁看着朝堂上的官员,

百官的性格已定,他们对新皇的敬畏也就持续那么几天。毕竟不管是谁做皇帝,都需要治理国家,朝堂也需要运转。等新皇登基的新鲜劲儿过去了,百官站在朝堂上,各自的秉性也就逐渐开始表露出来。

从某方面来讲,朝堂就是另类菜市场,百官争吵才是常态。

争吵之下,就是一场利益争夺。

今日户部尚书杜检则第一个站了出来,说起税收之事。

外人看来,户部掌管天下税收,是最有钱的部门,但朝堂之上,户部尚书那是天天在哭穷。

而今日群臣争吵的内容是税银和税粮问题,大齐的税收入一般由地方官府按比例留存部分,用于地方开支,剩余部分需上缴朝廷,解送至京城或放入指定仓库。

税收入京以漕运为主、银解为辅,比较依赖运河和地方官员运作。

漕运时,运军喜欢夹带私货、虚报损耗,会导致实际入京粮额缩水,若封河道淤塞,为了尽快把税粮运入京,还需额外征调民夫进行疏通,加重地方负担不说,有时某段运河那是年年淤堵,年年需要疏通,地方负担不起时就上报朝廷,户部还会进行贴补。

至于银解,一般地方官员会把将散碎银两熔铸成标准银锭,登记造册,注明税款来源、数额,由各地布政使司审核,审核无误,白银入箱,每鞘大约1000两,由官府封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