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6(1 / 2)

加入书签

员,有些官员还没被皇帝注意到,额头上已布满了冷汗,偷偷在用帕子擦拭着。

皇子中,太子和萧宴宁不在,康王和以前一样,静坐在席位上不说话,瑞王和静王心事重重,慎王则又惊又喜。

看了一圈,皇帝看着文武百官终于开口,他道:“朕这些日子虽然病着,但也听闻朝堂上很热闹。”

百官诚惶诚恐地跪下请罪,说惊扰病重皇帝,是他们身为臣子的无能。

皇帝:“无能,朕看你们能耐大得很,没把朕放在眼里的人多了去。是不是觉得朕这辈子都只能躺在床上,所以你们便可以为所欲为了。”

这罪名谁能承担起,都在那请罪。

秦追垂头时,心里晃了下,皇帝突然病重又突然出现,明显是故意而为。想来那时朝堂上发生了太多事,安王陷谋逆案中,太子南疆失踪之事被重提,太子因风流韵事被御史弹劾,义勇侯府陷害忠良案,再者是科举舞弊案、江南河堤决口……这桩桩件件,有别人想断太子羽翼,也有太子的反击。

太子被牵扯其中不说,更重要的事,太子那段时间行事不够稳妥,做事手段有时有些偏激有失储君风范。为了防止皇后和太子过于膨胀,本来深陷厌胜之案的秦贵妃直接被皇帝放了出来。

那时四、五、六皇子和太子之间箭弩拔张,加上眼瞅着自己越来越老,太子身强力壮朝臣多有偏颇。皇帝对太子行事手段多少有些失望,又想试探人心,所以才整了这么出戏。

说实话秦追也没想到皇帝会装病,此时万分庆幸当日萧宴宁称病在王府休养时闭门不开,连秦家人都没见。

萧宴宁要借病见了他,这种关口,皇帝知道后指不定会想什么。

皇帝对太子,从小就看重,为了避免权利相争夺,更是早早定下了储君之位。

随着太子年龄的增长,皇帝需要平衡朝堂,也需要巩固自己的权利,所以便有了静王江南赈灾之行。

静王同瑞王、慎王关系好,背后又有蒋太后撑腰,皇帝虽然没有给静王许诺什么,可在某种程度,静王等人就是牵制太子的存在。当然,皇帝并没有想过把太子换掉,只是随着朝堂上支持太子的人越来越多,皇帝需要让太子明白自己的地位,储君终究是储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王。

一开始,一切应该都在皇帝掌控中,静王再厉害也越不过太子。

太子被静王等人注视着,只能越发谨慎行事。

皇帝只想有人牵制着太子,不至于朝堂半数都听太子的话,并不想别人越过太子。

只是后面随着太子在南疆之事被暴露出来,一切开始失控,后面一系列的事估计连皇帝都没意料到。

皇帝病重期间,太子监国做的事情站在君王的立场上来说不算出格,至少也算有理有据,就是手段急迫了些,但这都是建立在皇帝病重不能起身的基础上。

现在皇帝安然无恙,看着太子那番做派,很难不多想。

到后面,太子做事那架势,秦追都有些扛不住。

秦追做梦都梦到过,太子打压完其他皇子,就该对萧宴宁动手,继而对秦家动手。

所以在萧宴宁谁都不见时,秦追也无奈了。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页?不?是??????μ?ω?ε?n??????????5?﹒???ō?м?则?为????寨?佔?点

他心道也不知道太子给萧宴宁灌了什么迷魂汤,以至于萧宴宁就那么一心一意站在太子身边,这么多年愣是连别的想法都没有。现在秦追想,大概傻人有傻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