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6(1 / 2)

加入书签

至少表面并不在意,且再也没有提及。

但太子对除却萧宴宁在内的皇子打压越发凌厉,几个皇子每天脸色阴沉,看那模样快要忍不下去了。

朝堂上的百官隐隐有感,太子现在不像是储君,像是真正的君王,所差不过是那道旨意。

这个时候京城隐隐有流言,说皇上已中风,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动,如此这般,不如让位于太子。

这些话一开始只是几个老百姓醉酒之后在那里感慨,后来竟然引得不少人赞同。

皇帝年迈,太子正值壮年,又有这般魄力和手腕,倒不如直接登基为帝,皇帝就此颐养天年。

流言纷纷之际,有个官员不知道是喝醉了还是脑子抽筋了,结果就上了一道折子,并未直接言明,可话里话外就是那么个意思。皇帝当退位,太子当登基。

折子落到太子手中,太子脸色一变当场就把上折子的人给狠狠斥责了一番,罢免了此人的官职,说他居心叵测,想要搅弄风云。然后太子以最快的速度前往乾安宫请罪,然而比他更快的是一些以皇帝为主的臣子,他们跪在乾安宫门前痛哭流涕,说一些人趁着皇帝生病,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还望苍天有眼,让皇帝看清这一切,亲手了解这一切。

这些人差点就指名道姓说太子野心勃勃,想要取而代之了。

太子跪在殿门前泪流满面,自诉他监国以来每日战战兢兢,生怕有辜皇帝所托,这些天他因年轻行事情况,不知碍了谁的眼,竟用这种方法陷害于他。

乾安宫殿门前跪着的人都在哭,都在诉说自己委屈。

不知过了多久,殿门被打开。

众人抬眸,只见刘海从里面走出来,他神色凝重:“皇上刚醒来,已经知晓了,太子殿下和众位大臣都回去吧。”

众人面面相觑,还想说什么,刘海道:“太子监国本就是皇命,如今皇上需要好生休养,众位大臣回去吧。”

大臣们相互看了看,最终起身感叹日落西暮,人心不可测,最后叹息着离开。

太子则一直跪在殿门前,刘海再说劝说无效,只能回殿内。

太子不知跪了许久,跪得头晕眼花,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第140章

太子醒来时,人已在东宫。

太子妃和萧珩陪在身边,看到太子醒来,太子妃用手帕抹了抹眼角的泪,她道:“殿下怎么这般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萧珩在床边眼泪汪汪地喊了声父亲,别看萧珩平日里稳重成熟,那是和同龄的孩子比。说到底他终究只是个孩子,心里承受能力没那么强。

太子坐起身摸了摸萧珩的头,然后看向太子妃:“不用担心,不过是最近朝事太多,又没有好好用膳,并无大碍。”

太子妃神色凄凄:“臣妾不懂朝事,但无论如何,殿下都要保重好自己。”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布?页?不?是?í????????€?n????????????????????则?为?山?寨?佔?点

太子:“放心,孤心里有数。孤是怎么回来的?”

太子妃:“是福王和刘海公公送殿下回东宫的。”

“七弟?”太子醒来就琢磨过刘海会送他回来的事,没想到萧宴宁也在。

太子妃点了点头,她道:“允乐说福王到乾安宫的时候,正好看到殿下晕倒的那一幕,福王当场就发了火,说殿下身上的衣服都被汗给浸透了,周围的人竟然也不向父皇通禀一声,再不济看到殿下身体不适,也该请个御医前来。万一殿下出事,谁担当的起。”允乐是太子身边近身服侍的太监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