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好人徐溥(2 / 2)
刘健皱眉:「你指的是什麽?」
这次,徐溥似乎也有些犹豫,但考虑到刘健再这麽作下去,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徐溥也便不再迟疑,开口道。
「那我就直说了,刘兄,你难道现在都还没意识到,陛下远远比你我想的,都要高明的多,这段时间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在陛下的掌控之中,甚至可以说是陛下一手推动的吗?」
即便是以他们的身份,这般议论天子,也有不敬之嫌。
因此,刘健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冷了脸色,道。
「你胡说什麽!」
然而,徐溥既然已经打算把话摊开了说,自然不会被这点气势吓到,他整理了一下语言,继续道。
「别的我就不多说了,单说这次的联名弹劾之事,刘兄,你难道觉得,这次能有这麽多的科道官员联名上奏,仅仅是因为他们心怀大义,誓要铲除奸佞?」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从陛下登基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了,为何在这次朝会之前,只有那麽几个言官零散弹劾万安等朝中大臣?」
刘健皱着眉头,下意识的想要开口,但终归,他还没有傻到那种程度。
科道言官的独立性很强,正因如此,想要在其中找几个门生心腹不难,可要组织起大规模的联名劾奏,却并不容易。
就算是刘健等人,在清流中的声望很高,但那也仅仅只是说明,他们对这些科道官员有一定的号召力。
想要让他们对自己言听计从,是绝无可能的,除非是自己的政见能够说服他们,否则的话,他们绝不会轻易的跟着自己闹出这麽大的动静。
在此之前,刘健一直都是这个看法。
但是,此时徐溥的一番质问,却让他心中生出了一丝不确定。
冷静下来回顾这段时间的朝局发展,刘健眉头紧皱,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好看。
因为他发现,徐溥说得是对的。
天子登基之后,朝堂之上的确刮起了一股弹劾奸佞的风气。
但是,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刘健等一干清流在背后操持的。
抛除掉这个因素再看的话,其实朝堂之上的风向,更多的是针对于罢免传奉官的。
单独对万安等具体官员的弹劾虽然有,但规模远远达不到现在的这种程度。
甚至于,到了后来李文祥一事之后,虽然有部分言官愤于万安打压科道的行为,开始主动举奏弹劾,但同样也有一部分言官,开始止步不前。
那麽,这种风向是从什麽时候开始变的呢?
「你是说,陛下命锦衣卫捕拿李孜省一党和传奉僧道官员,就是为了鼓励我等上奏弹劾?」
刘健的政治经验并不少,只不过,他此前一直没往这个方向想,加上自己身在局中一叶障目。
现如今,徐溥这麽一说,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但是语气当中,却仍然颇有几分质疑。
这倒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刘健作为东宫少詹事,和当今天子相处的时间不可谓不长。
所以,他自认对于天子的了解,朝堂上也没几个比他更深的。
说句不当说的,正因为在此前东宫的经历当中,刘健深知当今天子是个性格犹豫,容易被他人影响的人,所以才会这般『有责任心』。
结果现在,徐溥却说这一切都是天子的布局,着实是让他有些难以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