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论辩(2 / 2)
只不过,这场朝会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解决东宫清流和成化旧臣之间的矛盾。
这场冲突积蓄良久,在朱佑樘的多方引导之下,最终在今天爆发出来,自然是要彻底解决。
诚然,姜洪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刘健纠结科道的行为是理亏的,甚至可以以此论罪,如果想的话,朱佑樘完全可以藉此将这场冲突压下来。
但是,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矛盾既然存在,那麽哪怕压下了这场冲突,也必然还是会爆发出来。
所以,得先解决主要问题。
当然,姜洪并不知道朱佑樘的想法,他此刻只是为天子没有继续追究科道私下聚集之罪,而感到有些庆幸。
不过也只是片刻,他的心就又提了起来。
因为从天子的态度来看,显然仍然不是站在他们这边的。
这般众目睽睽之下,如果科道连正面辩驳都不能成功的话,那麽,这次集体弹劾的事件,便算是真的成了跳梁小丑了。
意识到了这一点,姜洪顿时感觉沉重的压力到了肩头,不过所幸,关于弹劾的内容,他还是有所准备的,道。
「回陛下,杨鹏早年跟随西厂太监汪直,是其手下得力宦官,据朝廷旧档记载,他和多处侵占民田,欺凌百姓之案有关,其性阴险狡诈,此前曾被数名御史弹劾,俱有实证,并非臣无故污蔑。」
似乎是因为杨鹏的例子,让姜洪多了几分自信,他的语气也变得坚定起来,继续道。
「至于礼部侍郎黄景之,与李孜省来往密切,凡李孜省所上之言,黄景之多附之。」
「此前,李孜省在先帝面前,倡议筹建寺庙道观,亭台楼阁,行诸多繁复仪典,黄景之身为礼部侍郎,不仅不加劝阻,反而大加赞赏,以致于靡耗无状,国库空虚,其奸邪无耻,丧辱世风,人所共知,还请陛下明鉴。」
对于姜洪的这番控诉,朱佑樘倒是平静的很。
还是那句话,这世上纯粹正确的事,和纯粹错误的事都是很少的,大多数情况下,一件事当中是既有对的部分也有错的部分。
就拿这份弹劾奏章来说,里面有很多人是被牵连的,但同样也有很多人,的确就是应该被弹劾的。
并没有对姜洪的这番回答有任何评述,朱佑樘紧接着便继续问道。
「好,那朕再问你,此奏章中有言,大学士万安,刘吉浮沉取荣,老不知退,吏部侍郎刘宣,都察院都御史刘敷,老懦无为,刑部尚书杜铭,年力衰迈,进取弥锐。」
「这你又如何解释,这些人固然年老,但是,朝廷向来不以年老而逐大臣,你说他们无为懦弱,又有何据?」
「而且,朕没记错的话,此前朕曾有旨意,虽许年老官员自陈,却并未允准科道指名劾奏,你如何解释?」
如果说,刚刚对杨鹏和黄景之的弹劾,还算是确有其事,那麽,朱佑樘这次又列出来的人,就属于是那种听起来有些假大空的罪名了。
就拿科道一直在竭力攻击的万安,他们一直揪着不放的,也不过就是阿谀媚上,毫无气节而已。
至于其他的什麽党同伐异,打压科道,这些罪名都属于那种吵起来扯皮,谁也拿不出实质性证据的罪名。
就拿万安来说,科道这边固然可以提出,万安在内阁期间,那些和他政见不同的官员,甚至包括御史,再到如今的李文祥都被或降调或逐出了朝堂。
但是,一旦细论起来,落到具体的某一件事情上,万安都必然能找出让人挑不出毛病来的解释。
姜洪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稍一迟疑之后,他很快便道。
「陛下明鉴,臣奏本之中,弹劾这几位大臣,并非是单纯因其年老,更因其身为朝廷重臣,多年以来,不思劝谏先帝,坐视李孜省等奸佞从侍御前,胡作非为,祸乱朝堂,有失职之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