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动静(2 / 2)
但是很快,他们就得到了消息,锦衣卫这次出动的人虽然多,抓的人也多,可主要抓的都是一些僧道官。
有正经品级的官员,大概只抓了六七个左右,其中便有朝堂上下争相弹劾的李孜省及其党羽。
这个消息一出,朝堂上下,尤其是清流官员们,顿时大喜过望,纷纷奔走相告。
是夜,诸多清流再次聚在了一起,不过这一次,地点换到了刘健的府上。
王质匆匆赶到的时候,厅中已经基本聚齐了人,和上次的人员差不多,但是,数量又多了几个,大致扫了一眼,王质心中便有了数……新增的这几个,都是这段时间,在李文祥一案和传奉官一事当中,冲在最前头的年轻御史。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今天能够出现在这,应该已经基本算是归入了刘健的门下。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聚起这麽多的清流官员,看来,的确是要闹出些动静来了。
进了厅中,匆匆行礼之后,王质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恩师徐溥。
此前李文祥一事上,徐溥态度相对保守,曾经寄希望于通过求情来保住李文祥,结果最后的情况,所有人也都看到了。
虽然这不能说是徐溥的错,但从这次会议就可以看得出来,聚在刘健身边的人,明显多了不少。
「徐侍郎……」
来到徐溥的身边,王质微微躬身行礼,后者倒是也没什麽特别的反应,只是指了指旁边的座位。
如今知道他们师生关系的很少,虽然这段时间王质的确和徐溥走的有些近,但是倒也不适合表现的太过亲密。
待得王质坐定之后,刘健很快清了清嗓子,让在场众人安静下来。
「诸位,今日宫中下到六科的诏书,还有锦衣卫的行动,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了。」
「李孜省一介方士,身无功名而居先帝之侧,为侍从之臣,而先帝如此信重,反成李孜省操弄权柄之利。」
「彼辈和邓常恩,内宦梁芳,陈喜等人勾结,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朝中诤臣有劾之者,均被其设计贬黜,因而使众臣畏之,更有攀附之人,其间不乏台阁重臣。」
「今陛下痛下决心,下旨将李孜省一党捕入诏狱,实乃圣明之举,然李孜省在朝多年,党羽众多,不可不虑,诸位皆是清流科道,今日聚在此处,便是商议,如何将李孜省一党连根拔起,还朝堂之清明也。」
这番话,刘健说的中气十足,颇有几分意气风发的味道。
看得出来,今天的两道诏旨,着实是给了他不少的自信。
话音落下,依旧是脾气最急,主张一向也最激进的监察御史汤鼐率先开口,道。
「诸位,依我看来,朝中奸佞除李孜省外,首推内阁万安,次推翰林学士尹直,此二人前者谄媚阿谀,毫无才干,后者攀附李孜省复起,全无士大夫气概,为朝廷大害。」
「除此之外,更有吏部尚书李裕,以同乡依附李孜省,操纵铨选,贪冒无忌,户部尚书李敏,大理寺丞宋经等人,谄事梁芳,屡屡升迁,皆是朝廷蛀虫。」
「还有礼部侍郎黄景之,吏部侍郎刘宣,都御史刘敷……皆与李孜省相交甚厚,来往不明。」
「今陛下整顿吏治,严惩李孜省一党,实乃是大好时机,我欲上奏陛下,以劾此辈依仗李孜省之势传升复官之辈,诸位可愿与在下一同联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