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五章:给你说法(2 / 2)

加入书签

以大明如今的制度设计而言,一道奏章有正本,有副本,从通政司入,到司礼监送御前阅看,再到下内阁票拟,呈送御前朱批,然后再返回内阁草诏,最后再送六科抄送有司并存档覆奏。

整个过程经过的部门众多,流程繁复,每过一道手,必有经手之人的签押钤记,且还会在对应的部门留下副本或者抄本。

更不要提,还有定期的朝会奏事制度。

这种情况下,想要阻拦一道正常的章奏送达御前,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制度本身,就具备着相互监督和纠错的能力。

某道章奏的流程在哪一处出了问题,只要稍加留心,非常容易就能查的出来。

可以说,只要皇帝还具备基本的理政能力,那麽除非是通政司,内阁,司礼监,再加上科道全部联合起来,否则,压根就不可能出现章奏不达圣听的情况。

那麽,成化朝有这种状况吗?

有个鬼啊,且不说那个时候,清流和内阁争斗不休,个个看对方都不顺眼,就说成化皇帝自己,在病重前的一个月内,还在亲自主持祭典,正常接见朝臣呢。

所以总结下来就一句话,所谓内外勾结,蒙蔽圣听,至少在成化朝,压根就不存在。

明朝的内阁不是唐宋的政事堂,就算是加上司礼监,也做不到一手遮天。

真正的答案所有人都清楚,只不过没有人敢说出来。

根本就不是科道交劾不达圣听,而是成化皇帝压根就不想搭理这帮人而已。

刘健这些清流,一直咬死了李孜省等人蛊惑圣上,欺上瞒下,说白了就是想先入为主,先确定李孜省等人奸臣的形象,然后塑造一个皇帝被蒙蔽的假象,顺理成章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们赌的就是,万安等人不敢撕破脸皮,把真相摆到台面上来,将这盆脏水泼到成化皇帝身上。

但谁想到,这回内阁也不是吃素的。

也不知是不是从李文祥一事当中得到的灵感,这回万安竟然反过来将了他一军。

看着眼前的这些御批,刘健也感到一阵棘手。

现如今,难题算是又回到了他的面前,很明显,内阁拿出这些御批,就是为了证明,所谓科道交劾不达圣听,就是谣言而已。

那还是那个问题,如果这些弹劾都送到了御前,皇帝为什麽没按照他们的弹劾,罢黜那些奸佞呢?

皇帝陛下肯定不会是昏庸的,那就只能是他们这些弹劾的人错了呗……

此时的刘健,真的有些后悔自己贸然站出来了,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

眼瞧着这一局自己明显落了下风,刘健短暂的犹豫了片刻,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既然事有不妥,也没有必要继续纠缠下去,朝堂之上未必要争一时的口舌得失。

只是,站出来容易,可众目睽睽之下,想要脱身的话,总得有个由头啊。

心中念头转动,刘健不由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万安身后的某处。

于是,始终保持沉默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覃吉,总算是站了出来,道。

「万阁老,刘詹事,今日我等奉旨,乃是鞠问李文祥奏章一事,陛下还在宫中等着结果。」

「二位若要论辩政事,不妨迟些时候各自具本,眼下还是先说正事吧,莫让陛下等着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