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五章:鸽派与鹰派(2 / 2)

加入书签

汤鼐是成化十一年的进士,在朝中素来以敢言着名。

当然,这是好听的说法,不好听的说法就是,这是个死撞南墙的愣头青。

和其他的言官还在试探当中不同的是,早在登基大典刚刚结束的时候,汤鼐上的第一道奏本,矛头就直指内阁的三人。

而现如今,他的态度依然未改。

和李东阳,韩重的手段都温和稳重不同的是,汤鼐的打法明显激进的多。

在他看来,李文祥压根就不是重点,救不救的也就那样,现在的关键是,内阁已经开始严厉打压科道了。

既然如此,那麽,科道就应该抓住最关键的地方,继续猛烈的弹劾内阁。

只要万安等人倒台了,哪怕是李文祥被革除了功名,再恢复也简单的很。

他这样的观点,理所当然的引起了在场众人的议论。

徐溥作为主持者,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很快,便看向了一旁的刘健,问道。

「刘詹事,如今正是关键时刻,李文祥之事如何处置,很可能会影响朝局发展,不知刘詹事觉得,我等该如何做?」

在场众人当中,除了徐溥之外,就数刘健是最有威望的。

或者可以换一种说法,在如今的东宫清流结合体中,他们二人属于是各擅胜场。

刘健的优势在于,他从始至终,都在东宫任职,对辅弼太子登基,起到了无比关键的作用,是实打实的从龙之功。

但是,缺点就在于,因为始终都在东宫,本质上而言,对于朝政的实际影响力是不足的。

相较之下,徐溥的优势在于,他已经是吏部侍郎,实打实的已经跻身到最高层的行列当中,不管是在清流中的声望,还是对科道的影响力,都要强得多。

而他的劣势就是,虽然也被认为是东宫旧臣,但是,毕竟几年前就已经被调出东宫,和后来调入的许多东宫旧臣,关系并不算深厚。

虽说官场之上,到底还是最现实的看官职和影响力,但是,这些隐形的因素也不可不考虑。

所以,二人在这种私底下的场合,基本地位还是相近的,徐溥对待刘健也十分客气。

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徐溥既然都已经开口问了,刘健也不好继续缄口不言,沉吟片刻后,他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文祥乃忠直之士,自然要论救,不管内阁如何反应,但我等该做的努力还是要做的,回去之后,可以先行上奏论救。」

「不过,汤御史所言也有道理。」

「这次的事,对李文祥的处置是表,内里其实是内阁慌乱之下,对科道的打压。」

「如此看来,万安等人应该也明白,自己的末日到了,这种时候,我等还是要分清主次,传奉官人数众多,短时间之内一时难以厘清,但是,李孜省及梁芳一党,却早有罪证。」

「故而,我以为当下我等应当继续激励陛下,追查严惩李孜省一党,扫清朝堂奸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