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章:三板斧(2 / 2)

加入书签

往后他们在朝政上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低。

事实上也恰是如此,从登基大典到现在,好几天过去了,早朝都已经上了两次,皇帝见了不少的东宫旧臣,甚至连丁忧的李东阳都见了,却唯独没有见他们。

这般态度,已经不能说是冷落,而是带着几分无视了。

可奇怪的是,这次他们进殿,天子的态度却反而比以前要温和许多。

万安的这番话,看似是在关心皇帝的身体,但其实,却是在隐晦的暗示,应当给内阁加加担子。

不得不说,万安虽然谄媚,但也的确是个足够大胆的人。

仅仅是从朱佑樘一个说话语气的变化,他便敢做出这样的试探。

不过,事实也的确证明,他的判断并没有错。

因为很快,朱佑樘就笑着开口,道。

「朕倒是想不这麽操劳,可如今正是多事之秋。」

「你们瞧瞧,这一本本的奏章,又是要朕裁撤传奉官,又是要朕严惩李孜省一党,驱逐方士,还有让朕重开经筵,亲贤臣远小人的。」

「朝中大臣如此关心朝政,勤于谏言,朕身为皇帝,岂敢不勤勉?」

一边说着,他还一边抽出放在手边的奏章,在底下众人的眼前晃着,一副既无奈又欣慰的样子。

然而,内阁的这几人,却立刻从中听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首先是这番话中,点出的都是近期最敏感的几件事。

裁撤传奉官,严惩李孜省一党,重开经筵,三者其实是环环相扣的关系。

首先是传奉官,最初的传奉官其实数量并不多,是先帝提拔重用亲信的一个手段。

但是到了前几年,先帝笃信方士,宠信李孜省,在他的鼓动和举荐下,传奉官开始滥觞,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所以,裁撤这些靠关系上位的传奉官,是最简单,也最站得住脚的倡议。

相较之下,严惩李孜省一党作为第二步,其实是在前者之上的延伸。

李孜省作为方士,并无功名,只是小吏出身,如今官至礼部侍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也算是传奉官的一员。

但是他又和其他人不同,朝中的诸多传奉官,皆是由他举荐。

如果要追究李孜省一党,隐含的意思,就是要进一步扩大追究的范围,将和李孜省关系亲密的朝中大臣一同惩处。

如此一来,可就不局限于传奉官的范畴之内了。

李孜省是从成化十三年开始被先帝赏识,中间虽有起落,但多数时间,都备受宠信。

十年的时间,和他不对付的人,大多早就被旁置远调,能留在朝中的六部九卿,内阁大臣,基本都和李孜省有关系。

别的不说,这殿中的三人,万安和尹直能够上位,都是得了李孜省的帮忙。

至于刘吉,虽然和李孜省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他和尹直却关系很好,时常被朝中视为同党。

其他的尚书侍郎,情况也基本上差不太多。

所以这些奏章,看似是在要求惩处李孜省一党,其实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想在朝堂之上来一次大换血。

这也便是第三层的开经筵,亲贤臣,远小人。

传奉官和奸佞都被罢黜了,自然要有人来补上,那麽谁来补呢?

自然是贤臣。

谁又是贤臣呢?

自然是饱读诗书,辅佐东宫,日日侍奉经筵讲读的清流词臣们!

这一道道奏章,看似冠冕堂皇,但其实里头的小九九,可多着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