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章 下一站天子(2 / 2)

加入书签

司马昭连忙让人将石苞请了进来。这次石苞在淮南待的时间很短,屁股没坐热就又被司马昭召回洛阳述职。

着实有些不同寻常!

当然了,他和司马昭二人对此都是心知肚明,并不需要多说什麽。

石苞走进书房,对司马昭行礼,然后跪坐于桌案跟前。

「上次得你义子石守信相助,孤才能险胜司马孚这个老狐狸。」

司马昭对石苞笑道。

「那是殿下有上天庇佑,与石某关系不大。」

石苞一脸谦逊说道。

场面话说完,就要进入正题了。

司马昭没有拐弯抹角,他收起脸上的笑容正色道:「马上要开国了,只是有件麻烦事,不知道……」

「殿下请直言,石某一定尽力。」

石苞对司马昭行了一礼。

司马昭点点头道:「天子对于禅让之事,仍然有疑虑,你能不能劝说一下他?」

「这个……下官领命。」

石苞直接领了差事,没有任何讨价还价。

「嗯,禁军右卫将军有空缺,原本是司马望在履职,他谋反被杀,你顶上吧。」

司马昭抛出了自己的终极目的,叫石苞回来,就是为了确保开国大典洛阳城内安全的。

当然了,这也是一种考验。

他叫石苞从淮南回洛阳,这本就是不合理的命令。

如果石苞不回来,那就是准备谋反,开国后直接找个由头杀了便是。

如果回来了,则是证明这位老臣没有异心,可以托付大事。

这就好像当初司马孚闹起来的时候,他可以信任石守信一样。因为这个人的部曲都不在洛阳,孤身入局就是为了表达忠诚。

倘若石守信的部曲当时也在洛阳,司马昭就未必能信任他了,对石苞也是同样的道理。

只要石苞听话来洛阳,司马昭就会绝对信任他。

「还有事?」

司马昭看石苞并未离去,一脸疑惑问道。

不走肯定是有事的。

石苞苦笑道:「殿下,犬子石崇,与世子走得太近,殿下能不能将其调离洛阳,在外地任职呢?」

爹这麽坑儿子的,不说绝无仅有,那也是相当少见了。

不过司马昭还是听出了石苞的言外之意。

司马炎无论如何,现在都是世子,也只是世子。政务上的事情,还是司马昭说了算。

将来司马昭是天子,司马炎也只是太子,政务上的事情,依旧是司马昭说了算。

现在石崇这麽早就迫不及待跳出来站队,司马昭看到了会怎麽想?

与其看着司马昭将石崇捏死,还不如主动提出来,将其调离洛阳,以免给家族招惹祸端。

「你这话,也不无道理。」

司马昭微微点头。

「这样吧,此前野王郡太守参与了谋反,就让石崇去野王郡当个太守吧。」

司马昭大手一挥,便决定了石崇的前途。

司马炎虽然是世子,但他这个晋王还没死呢!压一手也不错。

将石崇调离,极大削弱了司马炎在洛阳组局的能力,又没有伤到这位继承人的根基。

不得不说,石苞的建议不错。

送走石苞后,司马昭躺在书房的榻上,竟然美美的睡着了!

……

如果说司马昭正在洛阳做着改朝换代的美梦,那麽在青州府衙的石守信,则是陷入到政务黑洞的噩梦之中。

白天的时候,他带着自己的一众亲信,也就是青州刺史府里的新官员在田间地头转了一圈。

回来以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石守信发现,别的地方不提,就说青州人口最多的临淄,就有个大问题:农民不会种田!

他们那不叫种田,只能叫瞎糊弄糊口!

无论是本地大户还是佃户,农耕技术都低得让人害怕,连最基本的育种选种都做不好!

此刻已经入夜,府衙书房的桌案上,摆着一系列的豆类种子,足足有数十种之多,光大豆的种类,就有十五种之多!

「农夫们耕种的豆子不是一个种类,他们知道这件事吗?」

石守信看向李亮询问道。

「他们大概不知道,不过我们知道。」

李亮叹息说道。青州的农业技术,比洛阳地区低了一大截。

就拿大豆举例。

走遍十里八乡,大豆是非主粮耕种期的代替物,非常重要。按理说,临淄郊外土地就那麽多,这同叫大豆一个名字的东西,应该都是一样的吧?

石守信原本也是这麽想的,去逛了一圈才发现,要是把这大豆都摆在一起,从西施到东施,有俊有残都可以排个座次!最起码有十多种,还不排除他们没找到的。

桌案上的这些豆类,都叫大豆,但它们就跟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一样,很多都像是其他物种了!

从专业角度去看,这就是「亚种」,严格来说不是同样的生物爹妈。

要是以石守信前世的眼光来看,可以直接得出一个结论:这里的农民根本不会种田,或者说这种所谓的「会」,还异常的原始!几乎就等同于不会。

最起码,一个地区的农夫,应该把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品相最好的亚种拿来,统一作为种子,来确保粮食的收成。

但是这里并没有,大家都是闷着头种田,压根什麽都不管不顾。就算是知道要育种的,也就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头育种。

歪瓜裂枣里头挑好的,得选多少代才能选出沉鱼落雁的来?

「使君,咱们平定青州各路叛逆的事情,还是先摆在一边,先把这田间地头理顺才是真的。

要不然,就连军粮也保证不了啊。」

李亮劝说道。

「也只能如此了。」

石守信点点头,将心中的怒气压下。

农夫们并不是天生就不会种田的,只是因为战乱,让农业知识流失掉了。要在青州大展拳脚,光粮食育种就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

更别提还有其他事情了。

「使君,如今我们有青州这块地盘,还有齐王可以为我们撑伞。想想都是前途无量。

目前不过是一点小困难,一年后必有改观,三年后必能大治。

您还这般年轻,多的是时间呀。」

李亮继续劝说道,他倒是说到点子上了。

石守信别的不多,时间最多了。不过是育种而已,理顺了就好了。

「谢你吉言了,只可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

石守信轻叹一声道。

李亮等人,大概还以为司马昭可以活很久呢,也根本意识不到所谓的王八之乱,并不是这辈子都看不到的灾难。

那些屌事,其实非常的接近。说不定时间一晃,战火就烧到眉毛了。

石守信心中的急切,外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也没办法将这些担忧告诉别人。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