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章 本卷结局·大审判!!!(盟主加更 8/10)(2 / 2)

加入书签

然而,苏联人民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怀着强烈的正义感,期待着法律对这些责任人施以最严厉的制裁。

难道不是这些人的贪污腐化与昏无能,导致了三个共和国的土地被污染,成千上万无辜群众遭受毒害吗?

最终,六名被告全部被判有罪,劳什金被判两年,科瓦连科三年,罗戈日金五年,布留哈诺夫丶福明和佳特洛夫被判十年。

宣判时,福明流泪,布留哈诺夫的妻子一一瓦莲京娜·布留哈诺夫当场昏倒。

「当然了,他们应当被惩罚。根据委员会的说法,这是一场人祸。都是他们的错。后果太严重了。」

在一次审判休庭的间隙,瓦莲京娜·布留哈诺夫独自坐在基辅城中某处公园的长椅上,身旁是一位曾亲身参与伟大卫国战争的老兵。

当二人的话题转向车诺比事故的审判进程时,这位历经战火洗礼的老兵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提到,有人主张将这些被告投入监狱,但他认为,这样的处罚远远不够,甚至可以说是不公正的。

在他看来,这些被告的行为已经严重到足以被判处死刑,他们全都该被枪毙!

弹幕也纷纷支持这位老兵的话。

【我草,这他妈还不枪毙?

【你妈的,十年?怎麽才十年?他们害死了那麽多人!!】

【这简直就是对死者的亵渎!那些无辜的人怎麽安息?】

【苏联联邦怎麽能让这种人渣逃过一劫?】

【审判太草率了!这种事怎麽能只看表面,不追究根源?】

【反应堆设计有问题,难道不该追究那些设计者的责任吗?】

在随后的岁月里,许多劫后馀生的人在本该大展宏图的壮年时期,却沦为废人。

他们被一系列神秘的疾病击垮,诸如高血压丶白内障丶肾脏疾病以及慢性疲劳等。

第一个抵达现场的直升机飞行员谢尔盖·沃洛金大尉,曾毫不在意地驾驶飞机穿梭于反应堆升起的放射性烟雾之中,最终却患上了恐高症,只能无奈地转为空军文职人员。

那些彻底失去工作能力的人,虽获得了国家的退休津贴,但数额日益微薄,且寻求医疗救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在基辅和莫斯科的医院里,一些人因心脏病丶白血病等血液疾病而离世。

事故当晚指挥消防员的捷利亚特尼科夫少校,于2004年12月因下颚癌去世,年仅53岁。

对于另一些人而言,这场灾难犹如一场无情的风暴,将他们从熟悉的世界中连根拔起,使他们漂泊无依,四顾茫然,由此带来的心理重负令人难以承受。

电气工程师安德烈·托尔马钦,在暴露于致死剂量的辐射后,虽奇迹般地挺过了失败的骨髓移植,熬过了毒血症,从第六医院活着走出来,但不久后便陷入抑郁,最终因酗酒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座原子城,斯拉夫蒂奇。」

「几乎无人愿意住在新建的斯拉夫蒂奇。」

「他们都担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而瓦列里·列加索夫在公开场合与政府保持一致,称核电是科学巅峰,不可或缺。」

「但私下里,他被总理雷日科夫曾说的车诺比爆炸不可避免的话所震惊,意识到苏联核能领域的堕落,开始更深入调查,并提议设计新一代反应堆,却遭反对。」

「列加索夫提出一系列改革提议,挑战有权势人物,建议拆分中型机械制造部丶改革库尔恰托天研究所基金分配等,但被无视。」

「他参选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科学和技术理事会主席失败,且未获得预期的国家嘉奖。」

「1987年,他试图自杀,被救回后变得消沉,开始读《圣经》,制作录音带讲述车诺比经历。」

「后来,他接受自由派期刊采访,警告新的车诺比浩劫可能在其他核电站发生」

「1988年,他郑重提议,设立一个由其亲自主导的核安全研究所,这将是一个为苏联核工业提供真正独立且权威规章制度的自主机构。」

「他将精心拟定的方案郑重提交至苏联科学院,并对方案的获批充满信心。」

「毕竟,单就他在处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后果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而言,科学院也理应认可他的能力和资格。」

【瓦列里·列加索夫。】

【1988年4月26日,车诺比事故两周年当天,他自杀身亡。】

【为真相而死的科学家】

赫然之间。

旁白的声音出现。

这个让无数主播熟悉的声音。

只不过这次,这些主播真正看清了这所谓的旁白的脸。

那个一直伴随着玩家的旁白声,其实就是两年后的列加索夫!

只不过因为辐射的影响,声音变化过大。

而最后一声旁白,也在列加索夫按下了录音暂停后,夏然而止。

这位领导事故委员会的院士完成了讲述车诺比真相的录音。

随后自缢。

画面依旧还在继续只是这一次,再也没有了旁白的声音。

当一位来自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同事对列加索夫办公室内的放射性进行检测时,他震惊地发现,办公室内的所有物品均已遭受严重污染,根本无法将其归还至死者家中。

这些被污染的物品最终被装入一大塑胶袋中,默默地掩埋于地下。

不久之后,一位官员前往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夫的办公室,与这位年届85岁的老所长讨论谁能够接替列加索夫的部分职责。

然而,当提及此事时,亚历山德罗夫老所长却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

「为什麽他抛下了我?」他哽咽着说道,「哎,为什麽他抛下了我?」

加索夫去世两周后,在基辅召开的一场国际会议上,苏联卫生部长发表了开幕致辞。

此次会议聚焦于车诺比事故的医疗后果,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均派代表出席。

在这次会议上,苏联科学家首次承认,在事故发生时,有1750万人,其中包括250万名7岁以下儿童,居住在乌克兰丶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受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截至1986年底,苏联医疗部门已对69.6万人进行了检查。

然而,官方公布的因事故死亡的人数仍与上一年相同:31人。

卫生部长宣称:「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一例因辐射而造成的伤害。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车诺比事故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然而,苏联公民已不再相信他们的科学家。

在基辅,尽管事故已过去两年,年轻夫妇仍不敢生育,人们将任何微小的身体不适都归咎于辐射。

《真理报》履行承诺,开始每周发布距离核电站最近的三个主要城市的放射性报告,如同天气预报般及时更新。

但原子能工业的官员们仍未意识到,他们已在多大程度上失去了公众的信任。

习惯了在乌托邦中备受崇敬的他们,面对公众的猜疑与敌意,依然无动于衷,不屑一顾。

在基辅某次医学会议闭幕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苏联生物物理研究所负责人严厉斥责了那些公开预测数千人将因事故后果患上癌症的科学家。

「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因为他们忘记了,癌症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永远不会讨论具体数字,这是不道德的...:」

(车诺比卷END)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