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一十章 波茨坦会议(2 / 2)

加入书签

聚会之后,科曼转头就和马丁去了十六区喝咖啡,他这位战友正处在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状态,三千多万美元的财富到手,整个人说话的口吻都不一样了,有种这兵不当也罢的意思。

「阿兰也找到了两千万瑞士法郎。」科曼在此时提醒马丁,可不到躺平的时候,「只要我们一直在军中发挥作用,现在收入算什麽,以后会源源不断,半个非洲都是法国的,我们要什麽就有什麽。」

虽然法属非洲不如英属非洲富裕,但土地面积是不会撒谎的,自然条件不好不代表矿产不好。

广义上的英属非洲包括南非,但南非现在听英国的麽?那不就是一群反贼麽?法国就完全不同,法属非洲现在真听法国的。

「说得对,我被小小的财富迷花了眼。」马丁一听瞬间清醒过来,没有武力为后盾的财富就是镜花水月,清醒过来的马丁询问,「总不能放在银行吃利息吧?下一步我们怎麽办?」

「等我从美国回来,战争结束了,我们也该好好发展一下了。」科曼决定回来就做道达尔集团的竞争对手,把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挖出来,这样法国才能长期支持占领阿尔及利亚不妥协。

不过为了自家的利益,最好是要等到戴高乐下台之后在这麽做,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排除巴黎的干扰,把财富留在当地用于建设。

这件事马丁此时没有必要知道,现在他能够做的就是,给科曼点活动经费。

美国不是德国,科曼可不能再美国摆出一副占领军的派头,在美国肯定是需要钱的,而且还需要不少钱,谁让人家是纯资本主义的祖国呢?

马丁一副我就知道的脸色,不过在叙利亚收集菸草和罂粟,确实是科曼的智慧财产权,他也好说什麽,「二十万美元够不够?」

「今天的所有投资,未来都是千百倍的回报。」科曼端着咖啡,展现了一下不亚于法兰西举白旗一般的从容道,没展示多久,外面就走过去一个妙龄女郎吸引了科曼的注意力,十六区俄裔人口这麽多,会不会是毛妹?

科曼的家,父子二人都是军人,科莫年龄不够,搞事业的话就只有阿迪莱这麽一个人,科曼决定和这位小妈谈谈,先把公司注册了。

「你父亲会不会反对。」阿迪莱还是知道自己家庭地位的,面对两个继子一直小心翼翼的生活。

「没问题。」科曼伸着手指捅咕着妹妹克莱尔,心不在焉的回答道,「法国又不是中东,没有那种一切依靠男人,女人连门都不能出的想法。」

逗弄了一下小妹,听了一会儿婴语的科曼,直接拿出来了十万美元的现金,放在阿迪莱面前道,「这个家强大了,法国也会强大。」

科曼希望自己从美国回来的时候,阿迪莱代表这个家庭注册的公司已经在运转当中。

七月十七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丶英国首相邱吉尔和苏联领导人史达林齐聚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了战时第三次会晤。

三人在会谈之前的拍照环节中,邱吉尔巧妙地坐在杜鲁门的右侧而非中间位置,悄悄靠近杜鲁门,使得拍照出来的效果显得他们更加亲近。

杜鲁门看出了邱吉尔的意图,于是将自己的椅子移向史达林。史达林全程保持微笑,不发一言。

法国在这一次会谈当中没有角色,但法国有自己的需求,这个需求通过支持英国来述说,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战后重建问题。

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凭藉自己的力量重建都有很大的困难,第一个问题就是劳动力不足,因为法国临时政府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成本非常低的劳动力,现在莱茵大营就有五百万名为战俘的劳动力可以使用。

戴高乐现在迫不及待的事情,就是把莱茵大营的德国战俘分了,投入到战后重建当中。

不仅仅是法国本土需要,德拉贡上将认为阿尔及利亚也需要,现在两百万移民正在赶赴阿尔及利亚,这和之前移民法国本土的承诺是不同的。

如果再不从建设上面想想办法,就算是这些基督徒当中马龙派有很大的比例,也仍然不好交代。

「马龙派也需要房子,需要自己的土地。因此我们分割出来的利比亚土地不能再还回去,同时也需要至少三十万战俘,把移民的定居点建设起来。」

德拉贡上将言之凿凿的为移民争取利益,「只有这样,他们才对对法国有归属感。」

「法国也至少需要百万战俘来进行重建。」戴高乐知道内政部上报的需求,「那麽劳动力缺口至少要一百五十万,这个数字并不过分。必须让邱吉尔代表欧洲来发声,都已经下半年了,不能再等。」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