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广告轰炸 (日万第二更,求月票推荐(1 / 2)
第130章 GG轰炸 (日万第二更,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长远声誉?」陈秉文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田中先生,您认为,『脉动』是一款需要小心翼翼试水的新品吗?」
他看向凌佩仪:「凌总监,请把新加坡市场的数据简报给田中先生过目。」
凌佩仪立刻将一份文件递过去。
文件上清晰地罗列着关键数据:
新加坡《醉拳》上映首周,「脉动」日均销量突破1.5万瓶。
上映第三周,日均销量突破3万瓶。
上映一个月,总销量突破50万瓶,市场占有率跃居功能饮料首位。
瓶装糖水销量同期增长35%
田中一郎丶小林正雄和佐藤健的目光扫过数据,脸上都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讶。
这个增长速度远超他们的预期。
「新加坡的成功,核心在于『产品+文化』的深度捆绑和渠道的饱和式覆盖。」陈秉文的声音再次响起,「《醉拳》电影是引爆点,但真正支撑销量的,是产品本身过硬的功能性和口感,以及无孔不入的渠道渗透。
新加坡国泰机构旗下所有影院大堂丶便利店冰柜,在电影上映首日就铺满了『脉动』。
消费者走出影院,触手可及就是我们的产品。这才叫『优先准入支持』!」
他看向小林正雄:「小林先生,三得利在日本拥有超过28万台自动售货机,覆盖全境90%以上的便利店丶超市和餐饮渠道。
这才是我们合作的基础,也是瓶盖专利授权的价值所在。
500家门店?这连三得利渠道网络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用它来『试水』一款在新加坡已被验证成功的产品,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对双方战略合作关系的轻视!」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小林正雄的脸色有些难看,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被田中一郎用眼神制止了。
田中一郎深吸一口气,看向陈秉文:「陈桑,您的意思我明白了。
您期望的铺货规模是?」
「第一阶段,」陈秉文非常明确的说道,「东京丶大阪丶名古屋三大都市圈,所有三得利直营及核心合作便利店(7-11丶罗森丶全家等)。
所有大型商超,所有高端百货食品专柜,以及地铁站丶写字楼等人流密集区域的自动售货机,全部铺货!」
「铺货标准:每家便利店冷藏柜至少保证20瓶『脉动』和10瓶瓶装糖水的陈列面;
大型商超和百货专柜根据面积确保充足陈列。
自动售货机根据点位人流量,确保『脉动』上架率不低于30%。」
「时间节点:与《醉拳》电影在日本的首映日同步启动,即2月11日。所有物料丶产品必须在2月10日前到位。」
「第二阶段:在一个月内将铺货范围扩展至全日本所有都道府县的核心商圈和交通枢纽,覆盖三得利90%以上的有效终端。」
陈秉文说完,目光平静地扫过三得利三人:「这才是我理解的,基于瓶盖专利授权和战略合作关系的『优先准入支持』。」
小林正雄倒吸一口凉气:「陈先生!这这不可能!铺货面太广,库存压力巨大!
物流调度丶人员培训丶终端沟通都需要时间!
一个月内完成三大都市圈的全覆盖,这是对三得利渠道体系的极限挑战!
风险完全不可控!」
「风险?」陈秉文看向他,「小林先生,商业的本质就是管理风险,创造价值。
瓶盖专利为三得利玻璃瓶装产品带来的用户体验提升和潜在销售增长,足以覆盖你所说的铺货风险。
更何况,『脉动』在新加坡已被证明是成功的产品。
三得利要做的,只是将新加坡的成功模式,在日本这个更成熟的市场复制放大。」
他转向田中一郎,语气带着一丝深意:「田中先生,陈记选择与三得利合作,看中的就是三得利在日本市场的本土化优势和执行力。
如果三得利连在自己的主场,为战略合作夥伴提供匹配的渠道支持都如此犹豫,那我会重新评估我们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毕竟,渠道资源,并非只有三得利一家可以提供。」
最后这句话,如同重锤敲在田中一郎心上。
他清楚陈秉文指的是什麽。
如果陈秉文转向三得利的竞争对手,瓶盖专利的授权将不再是三得利的独家优势,甚至可能被竞争对手利用来打击三得利。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重到了极点。
长时间的沉默。
田中一郎眉头紧锁。
小林正雄脸色铁青,佐藤健则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麽。
陈秉文耐心等待着,端起茶杯又抿了一口,目光平静。
他知道,压力已经给到对方,现在需要给田中一郎一个台阶和权衡的空间。
终于,田中一郎抬起头,看向陈秉文,声音低沉:「陈桑,您的要求非常具有挑战性。
这涉及到三得利整个渠道体系的资源倾斜和优先级调整。
我需要内部评估可行性。」
「可以。」陈秉文点头,「但时间紧迫。
《醉拳》上映日期已定,营销宣传即将启动。
我希望在24小时内得到三得利的明确答覆。」
「24小时?」小林正雄忍不住出声,「这太仓促了!我们需要协调物流丶仓储丶销售丶财务.」
「小林总监,」陈秉文打断他,正色道,「新加坡国泰机构在接到方案后,72小时内完成了全岛80%目标终端的铺货和物料投放。
三得利作为日本饮料巨头,渠道管理能力难道不如新加坡的发行公司?
还是说,三得利缺乏匹配其战略野心的执行力?」
这话带着明显的激将意味。
小林正雄脸色涨红,却一时语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