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八号风球(日万第三更!大佬们!求月(2 / 2)
维多利亚港的天空阴沉如铅,狂风卷着骤雨抽打着窗户玻璃,发出沉闷的噼啪声。
港岛天文台的八号风球信号高悬,港口作业早已停止,海面上波涛汹涌,货轮在锚地随浪起伏。
陈秉文站在窗前,看着窗外风雨飘摇的景象眉头微蹙。
刚刚,南华贸易的林文雄打来电话,新加坡同样在这场台风的波及范围。
「陈生.十万瓶糖水.货轮只能停在锚地避风这鬼天气!
分销商催货催得紧,好几个超市的冷藏柜都空了!
可这台风唉,只能等了!」
林文雄的声音透过越洋电话线传来,背景里似乎还有隐约的风雨声。
陈秉文理解林文雄的急迫。
新加坡市场刚被引爆,正是乘胜追击丶巩固份额的关键时刻。
然而,一场不期而至的台风,让一切按下了暂停键。
「林老板,安全第一。
台风属于不可抗力,分销商那边做好解释安抚工作。
只要天气好转,货轮会立刻启运。」
陈秉文声音沉稳的安抚着电话那头焦躁的林文雄。
挂断电话后,陈秉文的心情却并不轻松。
林文雄的无奈,他感同身受。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每年5月到11月,港岛乃至整个东南亚都笼罩在台风的阴影下。
狂风丶暴雨丶港口封闭丶航运中断.这些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如同悬在陈记瓶装糖水供应链上的一把利剑。
瓶装糖水
陈秉文的目光落在办公桌一角摆放的几瓶陈记糖水样品上。
晶莹剔透的玻璃瓶,醒目的「陈记」Logo。
它们代表了陈记从深水埗糖水铺走向工业化丶品牌化的成功,是过去几个月攻城略地的利器。
然而,此时此刻,看着窗外肆虐的风雨,陈秉文再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瓶装糖水在形态和渠道上的天然瓶颈。
玻璃瓶易碎,重量大,运输成本高,对仓储和物流条件要求苛刻。
一场台风,就能轻易切断供应链,让市场陷入断货危机。
瓶装糖水主打即饮丶冰镇,场景集中在便利店丶超市冷柜丶士多店冰柜。
虽然方便,但受限于「冷」和「即饮」,难以拓展到更广泛的场景。
到了冬季,人们需要喝热糖水的时候,瓶装糖水的局限性就会暴露出来。
玻璃瓶丶瓶盖丶冷链运输丶仓储.每一个环节都推高了最终成本,限制了价格下探的空间和利润率的进一步提升。
随着陈记的发展壮大,市场版图从港岛扩展到新加坡丶马来西亚丶印尼,甚至未来更广阔的区域。
瓶装糖水的这些瓶颈,如同无形的天花板,越来越清晰地横亘在陈记的扩张路径上。
单靠瓶装糖水,陈记的规模和影响力,终究会遇到难以突破的边界。
台风季的物流中断,只是将这层无形的天花板,用最粗暴的方式砸在了陈秉文面前。
「天花板」陈秉文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框。
窗外,八号风球带来的狂风骤雨正猛烈地抽打着玻璃幕墙,发出沉闷而持续的轰鸣。
维多利亚港的海面波涛汹涌,远处锚地里的货轮在浪涛中起伏不定,其中一艘,正装载着十万瓶本应驶向新加坡丶填补市场空白的陈记瓶装糖水。
风雨声更大了。
虽然有功能饮料托底,但功能饮料同样需要冷链运输,同样受制于季节和物流的桎梏。
它解决了口味和功能性的问题,却未能突破形态和渠道的根本性瓶颈。
「形态.渠道」陈秉文的目光穿透窗外的风雨,转回到办公桌上那份凌佩仪刚刚提交的东南亚市场消费者习惯调研报告。
「.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新加坡丶马来西亚,消费者对热饮,特别是带有奶香和茶香的即饮热饮,存在广泛且稳定的需求,尤其在办公场所丶学校和凉爽季节」
热饮奶香茶香即饮
这几个关键词,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劈开了他脑海中的迷雾!
一个曾经风靡全球丶年销量以十亿杯计丶包装杯连起来能绕地球好几圈的「怪物」形象,清晰地浮现出来,纸杯装奶茶!
1978年的港岛,乃至整个亚洲,奶茶文化早已深入人心。
港式丝袜奶茶丶南洋拉茶.都是街头巷尾的日常饮品。
然而,此时的奶茶,要麽是街边摊档现调现卖,要麽是茶餐厅堂食,方便携带丶随时随地可享用的工业化丶标准化丶即冲即饮的杯装奶茶,几乎是一片空白!
机会!
巨大的机会!
这不仅仅是新产品,更是突破瓶装糖水天花板丶开辟全新战场的战略级武器!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