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贷款(2 / 2)

加入书签

而且,我们已经在深水埗工厂区验证了流动摊位的商业模式,利润率稳定在50%左右......」

周明哲点点头,态度明显松动:「陈先生,您的商业计划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维园年宵市场的竞争环境与工厂区截然不同,您打算如何应对?」

陈秉文翻开计划书的后半部分,介绍道:「针对年宵市场,我会着重将售卖品种集中在方便易做的半成品,减少现场的制作时间,增加销售速度......」

正如陈秉文介绍的,维园年宵市场只有四个熟食档口,想要增加销售额,肯定不能选择制作时间冗长的食物。

随着陈秉文的介绍,周明哲心里的质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兴趣。

突然他合上文件,目光直视陈秉文:「最后一个问题,如果竞标失败,拿不到摊位怎麽办?」

「如果竞标失利,我会联络中标的商家,争取与他们达成合作,使用我们陈记的糖水。」

说实话,陈秉文心里就没想过竞标失败的可能。

因为维园年宵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竞投摊位的商家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金在上面。

只要有一个竞投商家抱着必得的势头出价,其他商家必然会知难而退。

而陈秉文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次维园年宵的熟食摊位,他志在必得。

周明哲沉思片刻,突然话锋一转:「陈先生,您今年多大?」

「刚满18岁。」陈秉文坦然回答,看到对方惊讶的表情,又补充道:「但我从小在糖水铺长大,对这门生意有特殊的理解。

加上最近在工厂区卖糖水,让我对市场需求有了更深的把握。」

周明哲点点头,微笑道:「陈先生,您的贷款申请批了。五万港币,年息11%,后天放款。」

「感谢周经理。」陈秉文站起身,却又补充道:「不过,能否将额度提高到八万?这样我们可以同时竞标四个摊位。」

周明哲挑了挑眉:「理由?」

「规模效应。」陈秉文立即回答,「四个摊位同时运营,可以将原材料和人力成本降低30%。」

对周明哲来说,陈秉文的计划书已经证实了他的投资价值,五万港币还是八万港币,对永隆银行来说没什麽区别。

而且,贷出去的越多,最终的收益也会越丰厚。

听完陈秉文的解释,周明哲哈哈大笑,痛快的答应道:「好!八万港币,就这麽定了!」

陈秉文郑重地与周明哲握手:「合作愉快,周经理。您会看到,这笔投资将为永隆银行带来丰厚的回报。」

走出银行大门,陈秉文站在台阶上深深吸了一口气。

八万港币在这个年代不是小数目,足够他同时竞标四个维园年宵熟食摊位,还能有馀力给陈记添置设备和原料。

回到陈记糖水铺时已近中午,门口停着高振海那辆改装三轮车,看来他已经从荔枝角工业区回来了。

陈秉文刚一走进铺子里,没等他将贷款成功的消息告诉老妈,就发现铺子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不管是老妈还是高振海,脸上都没有往日那股高兴劲。

「怎麽了,出什麽事了?」

陈秉文看向高振海,开口问道。

「文哥,今天在荔枝角工业区,出现了另外一家糖水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