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5章 人人都在找莱昂!(1 / 2)

加入书签

第205章 人人都在找莱昂!

从1879年的岁末到1880年的年初,巴黎的街头巷尾,除了熟悉的马车声和报童的叫卖,又增添了一种新的声音。

那是由孩童们清脆甚至有些跑调的嗓音哼唱出的旋律——

「哦,黑夜刚刚降临大地……」

「玛侬嬷嬷有只猫,尾巴翘得老高老高!……」

《合唱团》中的插曲——尤其是那首纯净的《夜晚》和那首俏皮捣蛋的《玛侬嬷嬷的猫》——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了巴黎的每个角落。

在圣日耳曼大道旁整洁的公园里,穿着丝绒外套的男孩女孩们一边荡秋千一边哼唱;

在玛黑区错综复杂的小巷中,滚着铁环的孩子们用更大的嗓门应和着。

甚至塞纳河畔艺术桥的桥洞下,都有几个衣衫褴褛丶脸颊被冻得通红的小流浪儿用稚嫩而沙哑的声音,断断续续却又异常认真地合唱着《夜晚》的片段。

歌声与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如此倔强地闪烁着一点微弱的光亮,仿佛戏剧中「池塘底」的孩子们真的走进了现实。

而在巴黎音乐学院,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全校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邀请函开始雪片般飞来——不是沙龙助兴的那种,而是正经的戏剧配乐邀约,报酬丰厚得让他头晕目眩。

然而,在所有邀请中,有一封来自遥远俄国的信函,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犹豫。

信是着名的艺术赞助人丶柴可夫斯基的至交与资助人——娜杰日达·冯·梅克夫人写来的。

她在信中诚挚地邀请德彪西前往莫斯科,担任她的家庭钢琴师和室内乐顾问,待遇极其优厚。

若是在两个月前,经济拮据的德彪西会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

但此刻,他摸着口袋里刚刚收到的又一笔丰厚的作曲定金,迟疑了。

巴黎的音乐市场正在拥抱他,他的事业刚刚在祖国崭露头角。

去俄国,梅克夫人固然是音乐家的强大推手,但寄人篱下感觉截然不同。

年轻的音乐天才陷入了幸福的烦恼,他迫切地想找到尊敬索雷尔先生,谘询他的意见。

————

与此同时,在法兰西喜剧院,院长埃米尔·佩兰的办公室门庭若市。

来自里昂丶马赛丶南特丶土鲁斯丶尼斯……几乎所有法国拥有像样剧院的城市代表,都挤在了他的接待室里。

他们的目标惊人地一致:希望能通过喜剧院,获得《合唱团》在本地演出的授权。

《合唱团》在巴黎造成的轰动效应,通过这些代表的信件丶电报和亲自来访,早已传遍全国。

每一个城市的剧院经理都看到了这出戏剧巨大的票房潜力,他们渴望能将它搬上自己的舞台。

但埃米尔·佩兰院长看到的却是另一幅图景。

他凭藉《合唱团》的巨大成功,声誉达到了顶峰,甚至巴黎歌剧院院长的职位也有望染指。

他绝不甘心让莱昂纳尔把《合唱团》的剧本和乐谱卖给别的剧院,然后整个法国哪里都能演出《合唱团》。

他看到了一个更好的主意——将《合唱团》打造成法兰西喜剧院的「独家招牌」,成为常设剧目。

其他城市若想上演,必须邀请喜剧院的原班人马前去巡演!

这样才能将利益最大化,同时让自己的声誉传遍整个法国!

为此,他毫不犹豫地派出了自己的首席助理,带着一份条件极其诱人的新合约去找莱昂纳尔。

在新的合约里,他将莱昂纳尔的票房分成从行业常规的3%大幅提高到了6%。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