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1章 咱们回巴黎吧(1 / 2)

加入书签

第191章 咱们回巴黎吧

莱昂纳尔回忆着刚刚利希滕费尔斯院长的观点。

他知道从艺术的角度,无论如何都无法消弭争议——毕竟,审美是高度主观的产物。

但是莱昂纳尔拥有的,是超越这个时代150年的艺术史常识的成果积累,许多这个时代被忽视的变化,只有历经时间的沉淀,才会有人重新发掘它的价值。

莱昂纳尔先肯定了院长:「关于文学的发展道路,我想提供一个或许更现实的视角。

为什麽在我们这个时代,像米隆老爹这样的普通农民,像羊脂球这样的边缘女性,会越来越多地成为文学作品的主角?

要知道,在古典时代,文学作品的主角多是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祇丶史诗里的英雄或者宫廷里的贵族?」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年轻的学生们:「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或许简单得让人意外——

自17世纪以来,书写成本的大幅降低了!」

教室里安静下来,连利希滕费尔斯院长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神情。

莱昂纳尔的声音在阶梯教室的穹顶下回响:「想像一下在中世纪或者更早的希腊丶罗马时代,羊皮纸十分昂贵,抄写员也价格不菲。

甚至就连人的寿命,也短促得不可思议。

在那个时代,如果有人耗费如此珍贵的资源和时间,不去记录英雄的伟业丶神祇的传奇,反而去描写一个老农为什麽恨普鲁士人,或者一个妓女在马车里如何被孤立……

恐怕所有人都会认为他疯了。」

他的话引起了一阵轻笑。

笑声停歇之后,莱昂纳尔的语气稍微高亢了些:「但是,随着中国传来了造纸术,以及印刷术的普及,纸张变得廉价,书籍得以大量生产。

写作和阅读,不再仅仅是教会和贵族的特权。更重要的是,文学的『消费者』发生了变化。

新兴的消费阶层,渴望在文学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这时候市场的力量开始发挥作用。」

台下一些学生眼中产生认同感。

作为艺术家当中,比作家丶诗人还要窘迫的一个群体,绘画丶音乐其实比诗歌丶小说更加依赖慷慨的资助人。

但是城堡丶豪宅的墙面毕竟面积有限,挂上了名家大作之后,就没有多少空隙留给年轻人了。

直到19世纪,布尔乔亚的兴起,普通市民也会买几副画装饰自己单调的墙壁——画家才从工匠般的师徒相承,走进了学院化的批量生产。

莱昂纳尔知道自己策略奏效了:「于是,文学的题材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转移。从歌颂神与英雄,到描绘骑士与贵族,再到刻画普通的丶甚至卑微的小人物。

这些小人物的故事之所以能被书写丶被传播丶被阅读,首先是因为书写和阅读它们的物质成本已经变得可以承受。

是技术的进步,为文学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广阔丶更真实人间的窗口。」

利希滕费尔斯院长的眉头开始微蹙,他觉得莱昂纳尔的讲话方向似乎走向了一个他不愿意看到的方向。

但他无法打断,只能忍耐着性子听这个年轻人怎麽讲。

莱昂纳尔说到这里,稍微停顿,然后语气谦卑地说:「我刚刚在想,绘画艺术的发展,是否也隐藏着类似的规律呢?」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这句话抓住了。

「文艺复兴大师的杰作固然永恒,但其创作往往依赖于教会或贵族的资助。主题自然要符合资助者的要求——

宗教丶神话丶历史丶贵族肖像……这种艺术不仅『崇高』,而且『昂贵』。」

莱昂纳尔的声音愈发真诚,但话语中的诱导意味也愈发强烈。

「那麽,有没有一种可能,随着绘画材料本身的发展——比如过去『群青』只能通过磨碎青金石来获得,价格相当于等重黄金;

1克『骨螺紫』,需要从2万只骨螺中提炼,则比黄金还要昂贵。

现在呢?这些颜料都可以化学合成,然后在工厂里被灌进铅管,最后被大家揣在口袋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