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章 大干一百天(2 / 2)

加入书签

汽车厂的上限还没在外省铺开,现在就走出国内了,虽然只是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但可以间接的走向其他地区。

在五月二十九号中午,在邀请了老周老康还有厂里一些同事参加自己儿子的满月酒席后,江成也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江成的第一个儿子还没起名字,谭雅萱就等他回来起名字。这一个月内就是『乖崽乖崽』的喊着。

在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特别是五十年代后期的,因为国内大力搞建设。叫建国,建华,建兴之类的名字很多。而初期的时候,叫援朝,援军,援华什麽的特别多。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名字特点,特别是领导干部,给孩子起名字不能乱起。给孩子名字起的不好也属于某方面不成熟的表现。

比如叫什麽自在,自如什麽的。人家可能会认为你是不是觉得活在这个国家不自在不自如了呀。叫什麽傲天的,你想翻天呀。

老周和老康让江成给孩子起名叫江建国,毕竟算搞工业建设的。如果是部队的,就叫江卫国什麽的。

就这名字谭雅萱还觉得好呢,说子承父业以后跟江成一样建设国家。

江成可不想要这样的名字,别到小孩读书的时候,一喊『建国』,好多小孩回头。

花里胡哨的名字不能起,江成也没什麽创意,他的思想也没那麽高尚。自己的子女有能力就为国家奉献一点,没能力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

而且江成能肯定自己在改革开放后能变得很有钱,这有钱得有命花。子女不需要他们有出息,活的平平安安出现白发人送黑发人就局面就可以了。

最后江成的大儿子还是起名叫江平,平平安安,四平八稳。

而在江平的满月宴席上,郑可认了他做乾儿子。江成不光是邀请了郑可,张工张良也邀请了。

宴席过后,江成也是一样投入到工作当中,大干一百天不是说着玩的。

对于香江那边的要的巴士,江成除了造型外,其他的都得花心思来构思。他在后世也没拆过公交车。

而且香江的巴士方向盘是在右边的,结构可不能搞反了。另外就是质量问题,很多材料都得用进口的钢材。

国内虽然能生产钢材了,但品质不太好,江成不想出现没用几年就出现断裂的问题。

而且就算是进口钢材,苏联的也没欧美的好。江成只能在款式和价格上创造优势,其他方面只要相差不大就算是可以的了。

另外就是轿车,虽然价格卖的便宜,但也不能真造的太差,在有限的成本里尽量造好一点。

还有一点,那就是真正昌城汽车厂独有的技术,安装矽晶体三极体,实现一把车钥匙直接启动到位。减少操作和更换断电器之类的。

江成在去广州之前,安排的工程师去四九城学习三极体制造技术的。现在都会来了,主要是学习土办法制造半导体晶片,而那土办法只能造很简单的晶片,制造的成功率还不高。

不过江成也只是用在汽车点火系统上面,精密度要求并不高。

江成也知道,这只是技术运用。车子制造出去,可能不出半年,岛国和西方国家都能运用到汽车上面了。

但没有办法,现在的技术偷学到都是本事。国内也没加入世界什麽组织,西方又封锁。专利法对于国内来说一点用都没有。

国内要是弄到国外的什麽技术,特别是西方的,肯定是直接使用,不会有任何顾忌,西方也是如此。

何况三极体的关键是懂原理能造出来,而不是使用在汽车上。这东西给越南和朝鲜,让他们知道都没有用。

而岛国那边要是知道了,基本上老美就知道了。他们能制造出三极体,而且是用光刻机制造,不是土办法,速度更快更好。

江成不想去搞专利这事情,也不存在去申请专利,没办法申请,那样做就是跟直接送技术过去没区别。

唯一一点就是让大家知道这矽晶体三极体被中国先用到汽车领域上面就行,让大家知道中国的工业起步虽然晚,但技术运用方面并不弱。

光凭藉这一点,以后在广交会上,跟其他国家的人谈技术,人家不会觉得国内的技术不行。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