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最後冲刺(2 / 2)
~~
虽然时间终于勉强够用了,但苏录仍然努力提高背诵效率,好再挤一点时间出来,每天复习一下首月背诵的那些内容……
万一阴沟里翻船,连笔试都进不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为此,他每天只睡两个时辰,是醒着也背书,睡着也背书。
最后这些天他杜绝一切干扰,足不出户,连饭都在屋里吃。
小姑每次来送饭,心里都毛毛的,只见桌上丶床上丶地面上,还有房间四壁,甚至连房顶上都挂满了黄色的蕉叶纸,每张纸上都画着些树枝似的黑线。
秋哥儿就盘腿坐在中间,对着那些纸念念有词,吃饭时眼睛都不挪开。
小姑想帮着收拾一下,却被秋哥儿连声喝止,吓得她赶紧举起双手,踮起双脚,穿越雷区一般退出去。
出门时,正撞见自家大哥当差回来。
「啥子情况?脸煞白煞白,撞邪了?」大伯奇怪问道。
「嘘,秋哥儿好像是在作法……」小姑赶忙做个噤声的手势,小声道:「别吵着他。」
「哦。」大伯赶紧捂住嘴,觉得这很合理。考前临时抱佛脚,人之常情嘛。
说着小声对小姑道:「回头叫老二带他去观音山拜拜,肯定比他瞎拜强。」
「哦。」小姑应一声,心说那不是求子的地方吗?
苏录当然不是在进行什麽神秘仪式,他用的这叫『记忆宫殿法』。
这是一种巧妙的联想记忆法,其原理是通过记忆内容和空间场景相结合,从而帮助记忆和回忆信息。
考试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考察的知识点明明是我们已经背过的,可死活就是回忆不起具体的内容来,这就是在记忆的提取环节出了问题。
记忆宫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操作就是像他这样,将知识点有序固定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此时他正面墙上悬挂的三十三张蕉叶纸,正是三十三篇《中庸章句》。
右数第一张就是《中庸章句》第一篇『天命谓之性』。
第十二张就是《中庸章句》第十二篇『君子之道费而隐』。
第二十二张就是《中庸章句》的第二十二篇『自诚明谓之性』。
另外三面墙上,按同样方法悬挂着《孟子集注》。而《论语集注》占据了天花板和地面。
至于《大学章句》,则按顺序平铺在桌上……
苏录日复一日,持续面壁,就是为了加深这种知识点与空间的联系。他之所以足不出户,就是为了避免信息污染,减弱这种联系。
当他建立起稳固的联系后,这里就成了他的记忆宫殿!
这种方法在需要记忆大量信息时非常有效,当他回忆某些章节时,只需要想像自己回到了这个房间,『走』到相应的位置,就能准确地提取出所需的记忆内容。
~~
每天晚上,苏有才会在隔壁房间,随意抽取《四书章句集注》的内容考校他: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老爹说完,苏录便微闭双目,回到自己的『记忆宫殿』。
首先他知道这句话是出自《论语集注》,所以便看向『天花板』,这会帮他迅速回忆起,这句话的具体出处——来自卷四之述而第七!
他的『目光』便落在了『房梁』上,那里便是悬挂此篇的位置。
这一切说起来复杂,其实只在一念之间,苏录便已经定位到了『述而第七』,『看』到了那张蕉叶纸上的思维导图,相应的记忆就涌上心头,脱口而出道:
「纲,以大绳属网,绝流而渔者也。弋,以生丝系矢而射也。宿,宿鸟。洪氏曰:『孔子少贫贱,为养与祭,或不得已而钓弋,如猎较是也……』」
「嗯,不错。」苏有才点点头,今天一直到睡前,他都会不停的考校苏录。
其实,考教本身也是一种帮助牢固记忆的方法。
PS.感谢老书友小民一个哈打赏的盟主,上架再加更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