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3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53章

“是鳡鱼!”

等鱼到手上后,三人才看出来,原来不是鳞片白,是鱼腹银白,再加上鳞片细,又有水光和日光,看上去就像一条白鱼。

实际上,它的背鳍和尾鳍是青灰色的。

又因其头鳃泛现金铜色泽,在民间有“铜头箭”、“黄箭鱼”的别称。

应劭之:“好大一条鱼!好重!益之你真厉害!咱们午餐有着落了!”

应益之捻了一下,大致估算:“不低于三十斤。”

陆安十分震撼:“我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鱼,这在我家那边,喜好钓鱼的人可是要把它背在背上,骑着驴子满城溜达,让所有人都看到自己钓了一条三十斤重的鱼。”

应益之浅浅弯了一下唇角,直接被这个场景逗笑了:“汴京人竟如此放浪不羁么?”

陆安面不改色:“对。”

应劭之满脸凝重:“现在,问题来了。”

陆安:“什么?”

应劭之:“三十斤的鱼,我们三个人吃不完,但是搬去卖又太麻烦了,丢回去也不合适,它应该活不了……”

鱼不知道是不是听懂了应劭之的话,在地面上拼命拍打着鱼尾,活蹦乱跳。

好像在说:我还能活!我还能活!

三人对视一眼。

“扔回去?”

“实在不行,水里还有其他鱼,应该不介意吃了它。”

“可。”

然后,这条三十斤重的大鱼又重新回到了水里,快乐地在水面上游了个圈,一头扎入水中。

应劭之瞬息之间又给鱼钩挂上鱼饵,拍了拍弟弟肩膀:“益之!咱们再来!午饭能不能吃到鱼就看你的了!”

应益之却是扭头,目光透过山石灌木,落在小路尽头:“有人来了。”

随后便瞧到一二十个仆役簇拥着一个油头粉面公子哥儿走近,带着钓竿,抱着鱼篓,拿着钓车,端着一个小盒子——像是装鱼饵的容器,也是来钓鱼的。

那公子哥明显是看到应益之钓上了大鱼,走过来,十分有礼貌地说:“你好,可以把这块地方让给我吗?”

应益之也很有礼貌:“你好,不能。”

公子哥温文尔雅:“我们人多,不要给脸不要脸。”

陆安插话:“你可知昨日的三州文会?”

公子哥:“知道又如何?”

陆安拿出自己身份牌子,递给他:“在下陆安。”

方才还嚣张的公子哥面色一下子变了:“你就是那个写了《望海潮》的陆九思?!”

陆安点头。

公子哥面上犹豫了起来。

陆安笑道:“这位郎君大中午来此,想必也是喜好垂钓的钓友,应当也知晓同是钓鱼人的难处。谁不是起个大早,准备好一应用具,四处去找鱼窝和养鱼窝?你看我这钓椅都是刚支起的架势,不知找了多久才找到这个好地点,鱼

很多文人玩的奢侈品,既适合日常使用,又能装逼。重点是,装起逼来非常优雅,不沾金银俗物。

下乘的裁纸刀,是用竹子制造,通常是贫穷人家使用。

而上乘的裁纸刀已经被文人玩出花来了,用金银制裁纸刀是最简单最暴发户的做法,稍微有品味的人家会给自家子弟准备象牙裁纸刀、玉石裁纸刀,再有钱有权一些的,就会去寻找各种珍惜木头,譬如紫檀、乌木、黄花梨、鸡翅木……这些贵价裁纸刀,最差也要五百两一柄。

而应劭之手上那柄裁纸刀,用的是鸡翅木,三千两银子一柄,不二价。

那公子哥看到那柄裁纸刀时,神色已有异样。

应劭之接着说:“再说了,这可是我们精挑细选的位置,坐在这里半个时辰已钓上五条大肥鱼了,怎么可能跟你换!”

此时,本来是拿钱买位置羞辱人的事情,在应劭之三言两语间,转变成了“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