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8(1 / 2)
‘没希望’的时候,她灵机一动。
那份一直随身携带的报纸,被她郑重送给贺老,她想,也许该让贺老看看那群孩子,那群虽然是小小少年,可依旧志存高远的孩子们。
她并不知道这封信带来的东西和产生的作用,直到她收到贺老亲自写的一封感谢信。
那封信里,是贺老言辞恳切,激情饱满的语言,再不见那种灰心丧气,他表达了真挚的感谢。
‘谢谢你,小方同志,让我在最沮丧的时候,认识到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让我重拾信心,就像你报纸上所说,他们是未来,是希望,是无限的可能’。
‘真的难以置信啊,在那座岛上,那个朴素的家属院里,我看到了那个模型,发现了一颗种子’。
‘孩子们说,你是他们的大老鹰,他们会经常给你写信,也许你已经知道,他们做了一个航母模型,去看看吧,看看孩子们的惊人创举,第一次见到那个模型的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是震撼的,感动的,骄傲的,那是孩子们的惊喜,我想,你也会喜欢’。
和那封感谢信同时到来的,是孩子们的邀请信,收到这两封信,方东晓再也忍不住,把这封信拿给社长看,她要再去家属院,去看她想念的孩子们。
贺老亲自写的信本身就意义重大,更不用说他心里的内容,他说,他在育红班给孩子们当了三个月的老师,他喜欢那群孩子,孩子们做了航母模型,他带着孩子们做了真正的船,这里面每一件事,都是非常重要的新闻素材。
看完信,报社社长立即拍板,“去,带着相机去,把那航母模型还有船,拍下来。”
方东晓大喜,随即想到门口等着的廉惠民,她不忘拉上这个老搭档,“哦,社长,我还得带着惠民,他的速记能力,我很需要。”
“同意。”
就这样,在一个温暖的午后,两人再一次踏上四方岛家属院这片土地。
依旧是干净简朴的道路,一砖到顶的白灰房,和那个毫不起眼的育红班。
孩子们正在上课,田老师的声音还是那样富有感染力,牢牢抓住孩子们所有的注意力。
两人放轻手脚,根据孩子们给的信息,走进游戏室。
该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呢,一脚踏进屋子,好似穿越时空般,让人忘记今夕是何年。
那架航母模型,静静矗立在窗台边的桌子上,阳光洒落进来,给它镶嵌上一层金边,无言宣告它的存在感。
很久很久以后,方东晓在回忆录里写道。
‘自那之后,在祖国飞速发展的岁月里,我见过很多航母模型,也曾亲自拼装出更加精致,更加逼真的模型,可无论我见过多少,拼过多少,育红班游戏室的那个模型,牢牢占据我心里的第一’。
‘它没有现代科技,没有机器做模,它是纯手工,纯木头制作,可是,它在我心里,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第一,我想,只要亲眼见过那个模型的人,都能理解我的心情,家属院的同志们能理解,我的搭档廉惠民能理解,贺老也能理解’。
‘那是模型吗,不,那是孩子们的满腔热血,是祖国的无限希望’。
不过那些话,是在很久以后才慢慢沉淀出来的,此刻的方东晓是无言的,她是记者,拥有高超的语言技巧与卓越的随机应变能力,可是此刻,她是无言的,她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心中的震撼,只能呆呆靠近,发出最最普通最原始的感叹。
“天呐。”
这是真实存在的吗。
良久,思绪蓦得回神,她低头擦擦眼泪,忙不迭推廉惠民,“拍照。”
“啊?”廉惠民发出无意义的回应。
方东晓拿下挂在他脖子上的相机带,“给我相机,我拍照。”
廉惠民这才跟上她的思路,忙不迭哦哦几声,“拍照,方姐,拍照,多拍些。”
不过到底是没能多拍的,就着最好的角度刚拍完两张,孩子们下课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