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5(1 / 2)
她走后,才有侍从呆呆地跪爬过去,摸了一下右贤王尊贵的脖颈,动脉不跳了。
一到没人的地方,林一就鬼鬼祟祟地猫下腰,用毡帽挡脸,失策了,上头了,她也没想过这个时候了阿勒坦赤那还有花招玩,希望真到了受降时没人认出她,她不是林一,她是奴隶,奋起反抗弑主的奴隶。
*
塔塔尔部亡于魏末帝二十四年,彼时汗王父子皆失踪。右贤王名阿勒坦赤那者,性凶戾,素无能,上率万军围困其在北都。是夜,不修刀兵,玩乐通宵,笙歌燕舞不绝,有奴奋起,斥王无道,杀之。次日,大萨满开城降之,北都遂定。
——《北都志。二》
第75章
三个大部落开战之际,商人的活动是很难开展的,汪古部原本定好的通商路线也中断了,维持在一个不远不近的地点观察情况。不止汪古部,许多的部落都在观望,甚至可以说整个雪域都聚焦在了这一次三王会战上。
会战通常指一个地区之中,两个以上的大型势力决胜负的大战,完美契合如今的情况。以苏赫部落为主体来叙述,情况目前是:部落可敦率领一部分兵力北上去攻塔塔尔部,苏赫大汗转头迎击克烈部,是一场标准的双线作战。塔塔尔部毕竟不近,那边的情况很难说清楚,但苏赫和克烈两部交战的局势却越来越清晰。
克烈部的兵力大于苏赫部,苏赫部的精兵远胜克烈部,几场战事下来,克烈部损失了很多外围兵力,苏赫部几乎无损。
杨裳江骋父子已经回到雁门郡,但也在时刻观察雪域这边的战局,每隔五日一次情报传达,再经由雁门传讯洛都,魏帝对此事也异常关注,老头对自己驱虎吞狼的妙计非常自信,还秘密传书杨裳,要他把握好机会。
什么机会老头没说,要杨裳自己领会,杨裳才不管他放什么屁,自古以来就没有中原大军反攻雪域的,笑话!那样的穷地如何补给大军?倘若只带精兵呢?他娘的把精兵送在那蛮荒之地是吗?要不要再把老子也送了啊!发神经!
说实在话,贫瘠的雪域地广人稀,只不过是一窝大些的山贼水匪,对中原王朝来说永远是癣疥之疾,雪域部落最强盛的时候,算上老弱妇孺也不过能养个五六十万人,而中原王朝呢?人口可是以千万计数。
无非是各关隘的守军将主各有心思罢了,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兵卒受损,上面不一定给补。甚至有的空饷吃多了,在册吃饷的人数是真实兵力的两倍,也就不愿意和雪域那些穷鬼硬碰了,无非抢抢庄稼人嘛。除了克烈部几年前发了一回癫,送了那么多人命夺了个辽东,雪域部落其实很讲“规矩”。
五日刚过,雪域那边就传来新战报,克烈部不敌苏赫阿那,截止目前战损七千余,受俘无算,苏赫骑兵令行禁止,军阵齐备,疑似有魏人军师指点。
杨裳直接昧下最后一句情报,他是个相当精明的守将,掌控身边所有人的信息,自然也清楚妻子娘家被流放至边关时,曾有数名子弟出逃,在不久前送嫁时,更是直接摸出王澈身份。
洛阳月旦评,本只评点世家之中出彩人物,是世家为族人入仕而造势,所以通常及冠才能入评。托狂热追求者的面子,昔年王澈入评时只有十七岁,且被评的是“月下公子,青阳晚夜”,很有画面感的评价:春季的夜晚,月下的公子。无关才华品行,纯粹是以氛围感暗夸他姿容,一度叫不少贵女神往。
世族一贯的套路嘛,未及冠的子弟以姿容传名,编造一些美貌的事迹流传,及冠的族人传扬其品行善举,做官的就要“养望”,养出威望,有名才能有望,有了名望,世族才能长盛不衰。王澈那时还只能算是个半成品,他没到传扬品行或者养望的年纪,美名却传得过盛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