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5(1 / 2)

加入书签

眸。

一时静默,景仁帝忙碌间抽空道:“华州近来水患,渭河洪汛,淹了不少地方。于此事你有何见解?当如何处置?”

李知白道:“渭河涨汛,首当其冲的便是百姓安身之所。依儿臣拙见,当务之急在于赈济抚恤,即可敕令附近州县开仓廪,发粟帛,以解受灾百姓燃眉之急。同时征调厢军与民壮,速赴华州,转移安置百姓。”

景仁帝:“嗯,后续事宜又该如何安排?”

李知白:“待水患稍息,组织水部官吏与河渠工匠,对受损堤堰、沟渠进行缮治加固,疏浚河道,清除淤塞,保障漕运与行洪之顺畅,必要时于险要之处增筑堤闸,以御洪患。”

李知白回答可谓是挑不出错,却也无甚出彩,皆是太师所授《策国论》当中的话术。

景仁帝提笔之手一顿,抬头望他道:“既如此,不如这赈灾一事,就全权授予你去做如何?”

李知白后背顷刻间浸出密密麻麻的薄汗,装作略微思忖后,他恭恭敬敬抱拳行礼,沉声道:“父皇,儿臣深知赈灾之事关乎社稷民生,意义重大。只是儿臣虽有一腔热忱,却资历尚浅,贸然担此重任,恐有闪失,辜负父皇与天下百姓的期望。”

景仁帝道:“水患而已,又不算多大规模的灾患。说来也巧,近日渭南县扣押下一批走私商船,船内竟有不少好东西,倒叫国库充盈几分,这笔钱财正好用来与你作赈灾粮,左右你也不小了。”

说到这,他猛地咳嗽,李知白立马斟茶侍奉,景仁帝过了这阵咳嗽,轻抿一口茶,目光透过茶盏上方氤氲的白雾,意味深长地看向他,“温室育不出参天大树,东宫虽安,却也困人。你素怀壮志,吾也盼你能在这民生要事里,大展身手,将所学所用,落到实处,日后,方能扛起这江山社稷。”

最后一语罢,太子陡然跪下道:“儿臣惶恐!”他稳了稳心神,额头轻叩地面,声音带着几分恳切,“父皇春秋正盛,乃我大李之福,儿臣从未有过半点僭越之想,只盼能在父皇身边多学些治国理政的本事,多多为父皇分忧。此次赈灾,儿臣定全力以赴,不负父皇信任!”

接连试探令他脑中紧紧绷着,生怕一个不慎便说错了话。

景仁帝似是满意了,他扶起这个儿子,目光慈祥道:“好孩子,莫与吾生分了,你终究是吾的孩子。”

此刻父子二人寒暄几句,景仁帝终于进入了正题。

“你执意欲娶张家娘子为正妃,吾给了你三个月时间考虑,你可有悔?”

李知白抬眼,眼中坚定,“儿欲娶张娘子为正妃,不悔。”

见他依旧如此执着,景仁帝叹道:“罢了,随你去。”

张家虽门第不低,但要做太子正妃,比起京中其余贵族,终究是逊色一筹,这也是景仁帝为何要给他三个月考虑时间的缘由。奈何这个儿子执意要娶其为正妃,他只得作罢。

景仁帝将早就拟好的旨扔给内常侍,“吾不多问你们这些小辈的事,去罢。”

李知白难得有几分喜意外露,他跪地道:“儿臣多谢父皇成全!”

内常侍送走了人,又匆匆回道:“大家,婉仪公主携三皇子见。”

景仁帝道:“哦?婉仪来了,宣。”

话刚落,李毓便拉着李瑾修入了殿,远远便能听见她的声音:“阿耶!你只顾着找瑾修和太子哥哥,都不见女儿!”

李毓提着裙角风风火火走来,李瑾修被她带得步伐略微踉跄,好不容易站稳身子,他立马道:“儿臣拜见父皇。”

行礼的功夫,李毓早已凑至御案,“父皇您还在病中,今日从卯时至现在连吃食也不就一口,全扑在这折子上了!”她伸手夺了景仁帝手中折子,“阿耶不许再看了!儿做了您最喜欢的羹汤,吃了羹汤再看!”

这般大逆不道的行径放在李毓身上是如此寻常,内常侍除了眼皮子跳了跳,便再无其余反应,显然早就习以为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