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6(1 / 2)
长的国境,必将在其中被消耗。
可施季里茨参与了数次和日本人的谈判之后,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日本人无法彻底地征服中国,但日本的冲动和冒进,会让他们袭击美国——一旦把美国拖入这场战争,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爆发出的产能,是日本和德国都无法招架的。
更不要说,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曾经派出军官团来到中国,其中就包括被称为“国防军之父”的西克特将军,延续这一传统,或许反而能给德国带来更大的利益。
施季里茨把准备好的报告交给卡纳里斯,当即被卡纳里斯骂了个狗血淋头——卡纳里斯认为他太过于守旧,古板,和元首的伟大目标完全不相符,卡纳里斯激情地重申:“元首的目标是征服世界的一切民族,让他们作为‘高贵种族雅利安人’的奴隶。不论他们近在咫尺还是远在东方。”
那一次谈判最终被苏联人获知,他们很快在报纸上披露了全部内容。卡纳里斯的冒进立刻招致国防部他的上司们的批评和指责:这种明显针对苏联的行为,会让德国的战争计划毁于一旦!
之后,施季里茨和卡纳里斯的关系就陷入了僵局——并不是说他们缺少人际关系上的交往,而是他们在理念上有巨大的鸿沟。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之前,卡纳里斯手下的特种部队将要进入波兰,执行“伪造波兰侵略德国”的证据。为了防止施季里茨对此有异议,卡纳里斯把他派去了荷兰追踪英国人的电台——他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和舒伦堡相遇的。
施季里茨知道,舒伦堡肯定了解他和卡纳里斯没有深厚的友谊,找他去陪卡纳里斯,肯定另有原因:“军事情报局怎么了吗?”
舒伦堡笑得更灿烂了:“你是个聪明人,施季里茨.....你知道,国防部因为我们拆解军事情报局的行为和我们闹得很僵。”
施季里茨点了点头:舒伦堡本来准备把整个德国军事情报局都归入帝国保安总局,也就是他自己的领导下,这样他甚至可以直接干预陆军高级指挥官和总参谋部军官的去留。
这引起了国防部的强烈反应。国防军统帅部总长、陆军元帅凯特尔亲自出手干预了这件事情。他直接找到了希姆莱沟通。
看样子是凯特尔和希姆莱的交涉起了结果,希姆莱开始要求他的属下让步了:“或许您有破解僵局的想法?”
“很简单,只要在国防部另设一个军事情报处,这个处的处长作为我的副手,可以在我不在的时候担任六处处长职务,反之亦然,我想,这样应当可以解决他们的担忧了。”舒伦堡道。
W?a?n?g?址?f?a?b?u?y?e?ǐ???????ě?n???〇?2??????c????
施季里茨笑了一下,这是个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执行起来有很多门道可说的计划:在舒伦堡已经进行过一轮搜刮之后,从零开始建立的军事情报处根本不可能和六处抗衡。
更别说作为舒伦堡的副手,那位处长的军衔应该只有上校——和施季里茨自己一样。如果那位处长的功勋、资历再差一点,六处中就不止舒伦堡一个人能在实践中压他一头。
舒伦堡看着他露出笑意,知道他理解了自己的意思:“还有,负责保密工作的部门,根据军事和非军事的类别,分别并入国防部和帝国保安总局。”
施季里茨点了点头:这样舒伦堡就可以合理地把已经并入他部门的机构和人员划入非军事类别。
“当然,这个问题必须要征求.......如果这个方案能得到海军上将先生(卡纳里斯)的首肯,我们的领导们接受起来肯定更容易一点。”舒伦堡继续道。
施季里茨知道,舒伦堡说的“我们的领导们”是指国防部的军官们:“是的,海军上将先生(卡纳里斯)毕竟是国防部的人,他们的自己人。海军上将先生(卡纳里斯)肯定了的方案,国防部的军官们应该不会再提过分的修改建议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