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0(1 / 2)

加入书签

的旧址一直立在鼓楼区的市中心,离家很近,不过十来分钟的距离,陆清远小时候那会儿,陆文渊总带他进来玩,学校大道上的梧桐遮天蔽日,到了秋天又是别一番景色。

那个时候,他问儿子以后想要考什么样的大学,陆清远就会眨巴着眼睛说“南大”,肖卿湘说他志向太短,可陆清远却说“因为爸爸妈妈都在这儿”。

过了南京大学,路就变得狭窄起来,南京有很多这样细窄的羊肠小巷,小巷的另一头连着众多的旧式院落和小区,毛毡子搭出来的棚,陈旧的灰墙黑瓦,融于几代人的生活。

它们如同烙在这座城市上的印记,斑驳而突兀,却又充满着新鲜血液。

穿行过小巷,就到了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三月的天,巷口的老白杨经风一吹,又鲜活起来。

这里一切的一切和过去都没什么两样,工人正搭着梯子给树桩刷乳白色的防蛀漆,浓重的气味钻进鼻腔里,挥散不去。

小区门口的报刊亭,最前面摆得仍然是扬子晚报、故事会和青年文摘。

两个小朋友摇摇晃晃的跑过来,看样子不过才幼儿园的年纪,不知道在做什么游戏。

其中一个跑摔了,懵了几秒才憋出一泡热乎乎的眼泪,抽抽搭搭的哭起来,前头的孩子听见声儿,赶紧跑回去扶他,问他哪里摔疼了。

陆文渊帮着把小朋友从地上拉起来,那小孩嘴角撇地厉害,用颤巍巍的哭腔说:“谢谢叔叔。”

陆文渊说:“不用谢。”他一边蹲下来给他掸裤子上的灰,一边问,“今年多大了?”

“五岁了。”小朋友竖起四根手指头。

“你傻不傻,那是四!”另一个矮墩墩的小朋友说。

陆文渊被逗地笑起来:“这是你哥哥吗?”

“嗯嗯。”小朋友猛猛点头。

陆文渊摸摸他的头,去门口的报刊亭里,买了两只荔枝味的棒棒糖给他们,大一点的孩子不肯收,小的那个拿走了,奶声奶气地说“谢谢”。

离开时,陆文渊听见俩小人在后头悄咪咪地说:“你是傻子吗?怎么谁给的东西你都吃?万一他是坏人怎么办?快扔了,不然我告诉妈妈。”

陆文渊没回头,眼里带着点笑。

他来到小区最里面的那栋居民楼,站了会儿,才觉得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变得。

旧楼上的爬墙虎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清理走了,枯败的藤枝在墙上留下一片脏兮的,黑灰色的痕迹。

曾经茂盛的老槐树被砍得只剩下个树桩,燕子挪了窝,棋盘被搬走,只剩下年轮沉默地描绘出时间的走向。

楼下一排路灯换上了新的灯泡,单元楼前被物业安上了绿色的护栏门锁。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布?y?e?不?是??????μ???e?n????????5?????????则?为?屾?寨?站?点

很多人从这里搬走,又有很多人从外面搬进来,他们庸庸碌碌,他们默默无闻。

陆文渊清理掉长椅上的灰,坐下来,坐了很久。

恍惚间,时间从眼前飞掠,阳光在楼道上切割出一明一暗的光影,光影中,有俩丁点大的小孩一前一后的跑上去。

黑暗下,十八岁的陈安楠和二十二岁的陆清远从楼道中跑下来。

陆文渊见得三十来岁的自己跟在后面,一晃眼就成了现在这般模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