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8(2 / 2)

加入书签

朱凤曦也是有信任的人。

在她死后,这些人会不会替她复仇,她不在意了。

反正眼睛一闭,她也不知道情况会如何。

朱凤曦只是想着,她死后,又哪管洪水滔天。

“咳,咳咳……”朱凤曦咳了一回,咳的利害。

在死之前,朱凤曦只是圈了目标。

后宫嫔妃们的争锋,下黑手,下死人。不外乎求了帝王恩宠。

那么,针对嫔妃吗?当然要。

可不止针对了嫔妃,朱凤曦的恨意还是冲着洪福帝而去。

四皇子是朱凤曦唯一的子嗣,那么,朱凤曦对于三皇子的生母王贤妃也恨了。

如果可能的话,朱凤曦不想黄泉寂寞,她还想拉了王贤妃一起陪葬的。

同时,若是洪福帝也是早一点驾崩,未曾不美。

朱凤曦在死前,她干的事情不多。针对皇嗣太难了。

朱凤曦这些年也发现了,万忠良这一位万内相在护了皇嗣。

护的好叫一个紧张。哪怕是四皇子身边,也有这一位万内相的人在护着。

如此,为了亲儿子四皇子计较,朱凤曦不打算把手伸向了三皇子。

三皇子一介幼儿,朱凤曦饶了。

那么,嫔妃里,王贤妃的名字就被朱凤曦在心里狠狠的画了一个圈圈。

洪福帝嘛,朱凤曦能做的不多。不过是试一试,成不成的,朱凤曦不抱有大希望。

可能阴差阳错,又可能是上苍不佑。洪福帝中招了。

莫名的阴招,还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让帝王短命了。

至于这些暗地里的勾当,在朱凤曦这一位朱淑妃殁了后,早成了沉封的旧事。

如风吹逝,不见踪影。

第73章

大赵朝,燕京都,皇宫,泰一宫。

承顺帝李明弘在看北镇新唐县伯赵济世的奏本。

对于这一位心腹,承顺帝是信任的。主要是赵济世很识实务。

在帝王需要的时候,那是默默的退一步,离开了燕京都这等繁华地,去了北镇边疆。

对于应该干事时,又会冲劲实足的赵济世,承顺帝记忆犹新。

在应该功成身退,那是老实的退一步时,赵济世又是识实务的退一步。

这等心腹让皇帝很满意。毕竟这等不揽功的臣子,那是好臣子。

文武疏途,这等道理不是谁都懂。

朝堂上,有些人侍功而骄,一切落在承顺帝的眼中。

帝王心头有计较。

对,承顺帝对于舅舅和姨丈等人,那是不满意很久了。

特别是这些人想往皇宫里塞女眷时,承顺帝更不满意。

对于何国舅的态度,承顺帝一直很热络。当然这是表面上的。

在心里面,承顺帝一直在观察。

承顺帝发现,他这一位帝王还是耐得住繁华,那是盼着收获更多。

可惜,不管是何国舅,又或者着宁国公等等,这些因为承顺帝而富贵的显贵们。

他们貌似耐不住寂寥的。他们还想更进一步。

承顺帝一直有心收揽更多的兵权。这不是嘴皮子的功夫就成。

皇帝也得办一点实事。

“胡人胆大,可恶。”承顺帝对于奏本中,新唐县伯奏明北疆胡人新动向时,帝王骂了这一句。

这话,也是表明了帝王的态度。承顺帝一直想打一打胡人。

或者说一直有暗中的举动,只是没摆在台面上。

借此,承顺帝想干一点事情。这干成前,当然不能嚷嚷一番。

赵济世就是替帝王奔走的鹰犬,他当然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