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3(1 / 2)

加入书签

至京中,即便最后真相或许另有其实,但要迅速平息民乱,给百姓一个交代,涉案者没有不立即革职下狱甚至即行处死的。只是你们失算,不料圣上一反常理行事,甚至还派我亲自前来处理此事。”

他骤然拍案,令案上烛火都跳跃了一下。

“绥宁县数万百姓的性命,在你们眼里不过就是颗搅弄朝堂的棋子!”

他难得失态,眼底怒意灼灼,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问话:“区区一个知县,断不敢有如此胆量。你背后之人,到底是谁?”

郭成礼蓦地大笑起来:“崔相如此涵养,竟也能一怒至此,纵搭上这条命,也算值了。”

“你打算自己扛?”崔述平静下来,话说得极慢,“不管你是否当真打算征收这役钱,布告实证在此,这滔天大罪,你一颗人头可扛不下来。”

郭成礼满不在乎地看着他,并不接话。

“以你之家世官阶,若非贪赃,断然养不起这么多杀手。”崔述道,“贪赃,刺杀钦差,私自征赋,没有一条不是大罪,你若当真打算以一己之力扛下,死罪难免,或可祸及亲族。”

“崔相不会以为我方才那般说,就当真会在意亲族死活了?被贬至此,我心已如顽石。”郭成礼满不在意地道。

“你与背后主使并非一条心。”

崔述目光里有几分惋惜:“为官之路,只要愿意自担后果,好坏皆能自洽。独独你这样的,善不能尽善,恶不敢极恶,进退维谷,首鼠两端,最是煎熬。”

郭成礼眉头轻跳了一下,一个音节也没有发出。

“你不是极恶之人,我来之前,你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设法完美处死王大有和方朴,却没有草菅人命,也曾开仓放粮安抚百姓,尚存一线良知。

“你若要搅乱局势,有很多种办法可以混水摸鱼。但你先时以为此二人没有实据,多添一份口供并不足为惧,毕竟满城百姓都可录此口供,遂留下其性命。只是因方朴被解送前所说的话,你才又怀疑他手里有你之把柄,故而派出杀手抢夺证物,着实很矛盾的一个人。

“永昌十二年同进士出身,累官至淳州同知,却于永昌二十二年被贬,昭宁元年调任至此,皆因性子刚直,与上司政见相悖,故两度调迁。观你此前行事,应是到此贫瘠之地,终于学会了曲意逢迎。

“但当年能铁面怒斥上司‘公卿坐高堂,黎庶堕阿鼻’之人,如今竟能做出此事,着实还是令人震惊。我到礼部和吏部架阁库查过你的档案,途经你先前在任的淳州,也曾住脚一日,调查过同僚及百姓对你的评价。

“到绥宁后,我亦暗中查访过你之政绩,知晓即便你来此地之后心灰意冷,但仍然想尽办法驱逐鹿鸣山中的山匪残部,还一县百姓以安宁,并尽力筹资安抚越山族,维持一县稳定。我见到你之前,其实对你印象不差。”

郭成礼被缚在后的双腕轻微一抖。

“我审案素来不喜动刑,你既不愿招供,便先歇着吧,待我会会窦裕和再说。”

他到此已过两日,窦裕和得知消息后必匆匆赶来,此时应已近绥宁县,但郭成礼被擒,若窦裕和与此事有干系,定然不敢再踏入绥宁一步,必会半路逃跑。

命人将郭成礼收监后,崔述同王举道:“先去休息,明日派一队人马出城,追捕盘州知州窦裕和。”

崔述起身行到东厢,在屏风后站了一站。

夜里清寂,静得能听见她绵长的呼吸声,他不禁无声地笑了笑。

思虑过重,天光初现,周缨已自睡梦间醒转过来。

起身出得内间,脚步便顿在了原地。

崔述坐在南窗下的圈椅中,脑袋微微后仰,手随意垂在身侧,神情宁和,显是睡着了。

光线昏昏,周缨站了片刻,心底倏然被某种难言的情绪占据。

或许是满足,又或许是欣喜。

本已睡不着了,但怕惊醒他,周缨又轻手轻脚地踱回里间,躺回榻上,逼着自己放空思绪,再度眠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