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1 / 2)

加入书签

抬手,用袖子擦了擦额上的汗珠,又打来一桶清水,用瓢往院中泼水降温,做完这一切,才悄无声息地撤出庭院。

榆树树荫掩映下的窗畔,崔述沉默着收回目光。

重新回到书案后头,又提笔演算了一炷香|功夫,他才将笔搁下,推开门走至廊下,侵袭的热浪与刺眼的日光令他虚虚闭眼。

“今年不在家中,又兼要隐瞒行踪,不好叫人日日送冰,委屈郎君了。”奉和跟出来说。

“无碍,一切从简即可。”

奉和又说:“郎君打算何时出手?朝中官员独郑副使与您最为熟悉,等料理了他,想必再难有人发现您在暗处,应当可以松懈片刻,届时我再安排人送冰过来。”

“暂且不急,眼下汛期,防汛赈灾之事更为紧要。”

“便宜那狗东西了,郎君拿他当挚友,他倒好,使阴招不说,还派道全那等小人去刺杀您,若非周姑娘阴差阳错相助,叫他早几日找到郎君,我和束关未必赶得上。”

奉和忿忿不平,崔述却不以为意,视线随着厨房窗棂边灵活的身影左右移动,提步从廊下走过去,停在菱花窗下。

屋中人并无察觉,躬身将竹篓里的细土洒在灶后青砖上,铺出一块尺余见方的土层,又继续往上撒土,一层又一层地覆盖,直至厚约半寸,才歪着头看了一阵,擦了擦额角的汗,拾起一旁的树枝在其上写字。

周缨蹲在那里,口中喃喃记诵着各字形义,字迹虽仍还歪歪斜斜不得章法,但与第一日相比,结构笔画还算粗略看得过眼了。

待写满整块土层,她起身看了眼蒸笼里的糕点,又回到灶后,调整好火势,用木片将土层推平复原,重新开始写字。

崔述又站了片刻,才悄悄退开,不曾惊扰她。

回到书房,奉和感慨道:“周姑娘这劲头倒有些郎君儿时的样子,废寝忘食,兄弟姊妹叫去玩也不肯,整日只一心扑在书上。”

崔述负手站在窗前,眉间微锁,似在回忆他所说,好一阵后,才吩咐道:“待晚些凉快下来,你去替她买些笔墨纸砚回来,挑便宜的买,账单给她。”

奉和微愕,一想方才那一幕,明白过来,只好应下:“周姑娘有些时候还是挺倔的。”

“她就这性子,要强得紧,又极怕承旁人的情,要改也非朝夕间的事。”崔述坐回案后,淡说,“你未历其境,自然难知其执。”

-

周缨于读书一道上开蒙得晚,又无自小耳濡目染之氛围,进益并不算快,但胜在勤奋,每日起早贪黑,手不释卷,崔述给她定下的规矩,她向来只有翻倍完成而绝无偷工减料的,如此一来,崔述每日晨间检查她前一日所学的效果,基本还算得上满意。

待从溽热难消的三伏转入呵气成冰的三九,周缨已经基本认全了常用字,写字虽仍不算好看,但也勉强可以入眼,若昧良心些,也可称上一句工整,不仅可以将她阿娘留下的书信看懂七七八八,亦能够自行读上一些简单书目。只是再往后,要精读更难些的书目,则需更多指点,崔述不大抽得开身,只能琢磨另寻他法。

这日,北风凛冽,冰雪势大,皇城根下的百姓都蜷缩在屋里不肯出来,街上偶有几个行人,也都缩着脖子,行色匆匆。

崔述乘车回来,捂着手炉走进门内,便瞧见周缨蹲在院中,拿野果给一个小巧精致的雪人做鼻子。

奉和夺过那颗野果,反手将雪人的脑袋一把揉花,取笑道:“这也太丑了。”

周缨气极,和他打闹起来,崔述不由顿足。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布?页?不?是?ⅰ????ǔ?????n????????⑤?????????则?为?屾?寨?站?点

就这当口,一团白色扑面而来,崔述侧身一闪避开,那团雪色便炸开在一侧石阶上,碎雪和冰碴子溅了两位无辜的归客一身。

那已无全尸的雪球散落一地,无言地控诉着罪魁祸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