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2 / 2)

加入书签

是将家产悉数赠与杨成夫妇的契书,写清了家中两亩薄田的位置与大小,崔述阅过,点头道:“没有,可用。”

周缨将纸收起来:“官府已判我随母归宗,并出具公验,允我回原籍重录户帖,等隔两日请个中人作证,和成叔签了这契,我就准备离开,不再回来了。”

林氏提着竹篮站在门口,听得这话,呆站了片刻,惶惶不知所措。

周缨忙起身将她扶进来坐下,看一眼崔述,又看一眼她,不知该如何介绍两人认识。

林氏此时方慢慢回过神来,冲周缨道:“阿缨,你去后头把菜洗了,有客人来,连饭菜都不知道准备了?”

她极少用这样的语气说话,周缨愣了片刻,才“噢”了一声,提起竹篮往后去了。

屋后响起涓涓水流之声,崔述向林氏一笑:“多有叨扰。”

林氏沉默须臾,说:“我见过你。”

崔述不应,她接道:“上回官府的人来抓逃犯,拿着你的画像来问,我不认字,但记人脸不差。”

“是。”崔述未作掩饰。

“那回当真是阿缨藏下了你?这丫头当真是胆大包天了,竟敢做出这样的事来。”林氏道,“我早怀疑是谁在帮阿缨,阿缨虽然勤快,但咱们这儿穷乡僻壤的,就算她能攒下几个小钱,能够打点狱卒给我送衣送被,但后来给她娘亲操持丧事,那阵仗,咱们村里几十年不曾出过了,她不可能攒下这么多银钱。何况那日过堂,那些话,绝不可能是她自个儿能说出来的。”

“我想了好几遭,一直想问那丫头,但不好出口。”林氏将他周身再度打量一遍,“今日一见你,我便想明白了。”

崔述只淡淡一笑。

林氏接问道:“敢问这位郎君,将去哪里?”

崔述如实相告:“玉京。”

“玉京。”林氏咂摸着这个遥远的地名,“都在北边,那和棠县隔得远吗?”

“间隔百里,不算太远。”

林氏忽然跪地:“那能不能请郎君,送阿缨一程?”

崔述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所惊,忙伸手托住她手臂:“您先请起。”

林氏不肯,抹起眼泪来:“不怕您说我托大,我实在是没有办法,阿缨丫头挨着给每家每户帮活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丫头是一定要走的,她是想在走之前还清欠的情。她这一辈的,咱们村里共有十四个,可打小就没有任何一个和她一样伶俐,她的确也不该在这山里待一辈子。”

“这丫头主意大,说了隔两日要走,就一定会走。但她毕竟才刚满十五岁,从没出过远门,若非这回卷进事里,连县里都没去过。听说棠县有上千里之遥,要走上几个月,她最近又病得厉害,我怕损了根骨,以后养不回来,实在是放心不下。”林氏伏地叩首,“既然玉京相隔不远,郎君和她勉强也算是过命的交情,能不能请您送她一程,到合适的地方再分路?”

崔述微有迟疑:“她母亲既然已故,户帖之事不算太急,您怎知她此刻就一定要前往棠县?”

“那丫头……把装了她娘亲骨灰的陶罐悄悄换了,没有入棺,我亲眼瞧见的,亡人要落叶归根啊。”林氏泪如雨下。

崔述转头看向屋后,暮色之中,那身影瘦骨伶仃,孱弱得像一株被厚雪压弯了腰的野草。

“您信我?”

“阿缨虽然手头不宽裕,但绝不是爱财不惜命之人,她当日既然帮你,我信她的判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