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1(1 / 2)

加入书签

是不管的。当然,条件更好一点的,什么都不带,录像厅小卖部的瓜子颗颗饱满,味道比供销社卖的还好吃,再来一瓶冰冰凉的汽水,堪称看剧的最佳搭档。

最重要的是,明星录像厅管理得很好,播放厅非常干净,零食可以随便带,但是抽烟是需要出来去专门的空地抽的,所以里头空气一点也不混浊,这对于除老烟枪之外的市民来说可太友好了。

不过,这天夜里,所有的明星录像厅同一时间迎来了一批奇怪的顾客,他们进门时低头缩肩,一副生怕被人注意到的样子,买完票后,没有给琳琅满目的小卖部一个眼神,脚步飞快地进了播放厅。

进播放厅以后,他们东张西望,先是感慨了一番播放厅的环境,然后一改之前畏畏缩缩的模样,开始热情地和附近的客人攀谈。

话题很快就引到了明星录像厅的老板身上,往往以“哎,你们是不知道啊,这个伍衡当初……”、“你说谁能想到呢,一个小混混居然能……”、“这伍衡还是能耐啊,别的能耐不说,忽悠女人的能耐……”之类的话作为开场白,后面就是经过添油加醋后关于伍衡混混出身、挣钱不干净以及不知道怎么勾搭上领导家儿媳妇才把生意做得这么大等等。

嚯,这听着可比电视剧还劲爆,尤其还是身边人身边事。

往日里大家上录像厅,满心满眼都是为了看电视剧,今天不同,今天都被录像厅老板的“故事”吸引了,尤其是里头还牵扯到了桃色新闻。

然后,这些事又被看录像的人传播出去,不出三天,就传得纷纷扬扬了。

甚至就连李耀明都听到了风声,跑到一号店来问伍衡知不知道这事儿。

伍衡知道吗?

伍衡当然知道。

在他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情,他能不知道吗?

不过伍衡没回应,而是转移话题问李耀明:“跟电影厂谈得怎么样?”

电影要在内地“取景”,自然不可能让港城的导演和班底千里迢迢到内地来拍摄,一则不方便,二则成本也太大,所以柳绵绵给李耀明出了个主意,让他找内地的电影厂合作。

改开后国营电影厂两极分化,有的厂子通过内部改革,开拓创新,蒸蒸日上,有的厂子固守原来的思维,拍的都是一些陈腔滥调,不受欢迎,效益自然每况愈下,甚至都快要倒闭了。

柳绵绵知道南城电影厂其实就是这每况愈下中的一员。

电影厂的领导班子不行,思维僵化不说,内部小团体斗争非常激烈,也就再过一两年吧,厂子就得破产倒闭。

但是偏偏,南城电影厂其实又出了不少人才。

电影厂倒闭之后,职工们纷纷另谋出路,其中就有一些人通过种种途径依旧活跃在影视行业,并且成为了名导演、名演员。

现在南城电影厂还没有倒闭,里面设备是现成的,人才也是现成的,不正是薅羊毛的好时候?

所以柳绵绵给李耀明支了个招,让他找省里的统战部门和**门,给他开一个口子,借南城电影厂的设备和人来用一用。

李耀明是港商嘛,眼下全国上下搞经济,招商引资是地方上的重要工作,港商还是很受优待的。

再说本来南城电影厂也已经半死不活了,设备空着,人也闲着,给李耀明拍电影,人家还给租金和工资呢,何乐而不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