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9(2 / 2)

加入书签

厂长级别的,都住在军工大院东南角那一排二层小楼,每户一个独立的院子,住房条件是相当不错了。

但是沈文山一家子住了那么多年的将军楼,对比起来就觉得这边的住房条件实在是太差了。

房子小,装修也旧,虽然都打着围墙,但是隔壁邻居居然还有在院子里养鸡种菜的,天气越来越热,味儿也是越来越明显。

沈文山自己还好点,好歹他也是当兵的,该吃苦的时候还是能吃苦的,何况严格来说,这也根本算不上吃苦,但是邬淑华和沈菲菲就不一样了,母女俩都觉得自己是把前头几十年、十几年没吃过的苦都给吃完了。

刚走进院子,沈文山就听见屋子里传出热闹的说笑声,进去果然看到江映雪坐在会客厅的木沙发上。

见他进来,江映雪忙站起来喊人:“沈伯伯。”

沈文山点点头,先去洗了把手,才坐到另一边的沙发上:“你是来问生产线的事吧,现在一共有七个人报名。”

他看了眼江映雪:“除了你说的那三个,另外还有四个。”

江映雪表情诧异:“还有四个?”

为了顺理成章买下生产线,她不止找了一个信得过的人,替自己出面,还另外找了两个人“抬轿子”,就是怕报名人数过少太扎眼。

不过仔细想想,江映雪倒是也反应过来了。

这世上从来都不缺聪明人,既然她能想到倒卖生产线赚钱,别人又怎么可能想不到?

“那到时候?”她看向沈文山。

沈文山摇头:“几个人报名都不要紧,另外那四个,柳家就是个空壳子,剩下几家就是做个体户挣了点钱,价格高了肯定不敢要,没人能竞争得过你。”

个体户是挣钱,确实也有些人成了“万元户”,可是毕竟是少数,要不然也不至于出个“万元户”就能上报纸了,可见是稀少。

报名的几家,蒋家是做服装店的,另外两家都是做小吃的,也没听说谁家是“万元户”,估计是想趁机捡漏的。

既然厂里决定公开售卖,那自然是价高者得,到时候价格一高,那几户人家自然会知难而退。

而江映雪这边,不管到时候出的什么价格,等到竞标结束以后,沈文山自然会帮忙宽限缴费时间,让她把生产线转手之后再缴齐款项就行了。

这么一倒腾,照沈文山的估算,挣个五千块钱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跟空手套白狼也差不多了。

换了从前,沈文山是不会掺和这些事情的,别说五千块钱了,就是一万块,两万块,他也不会放在眼里。住将军楼,吃供应菜,平时家里的支出,也有老爷子贴补,根本花不了什么钱。

但现在不一样了,搬出来以后,沈文山才发现,家里那些零零碎碎的不起眼的支出,累积在一起,竟然也是个庞大的数字,更不要说想要保持跟原先差不多的生活水平,得花费多少了。

就这个家里,家具加上电器,竟然就花掉了他们夫妻俩大半的存款。

下半年菲菲如果去上大学,开支会更大,还有维鸿那边,西北条件艰苦,他们也得隔三差五地寄东西寄钱过去……他们夫妻俩的工资根本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