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2 章 开解(2 / 2)

加入书签

“与主公无关。亦与天子无关。”

荀彧收拢交握的指节,将他的手紧紧握在掌心,

“不论是主公还是天子,他们在为天下而谋,也在为自身而谋。”

“放眼四海之地,谋天下者甚繁,为天下而谋者亦不计其数。”

“然,世人大多以贪婪竞进,鲜有不舍求索者。世家之弊,积聚已久。名门豪族,吞田兼业,动摇国本,迫使农者弃耕流亡。”

荀彧出身于世家,但他不曾回避、遮掩世家的弊害,反而对此忧心忡忡。

“我曾想,若一人之力微末,一人之烛无法照亮前路,那便让志同道合之人携手,一同举着烛光,以炳烛之火,照亮渊薮。”

顾至一语不发地听着,反握着那只手。

“主公唯才是举,不囿于门户,明法正令,不因家世而宽待。”

顾至想到了曹操的五色棒。举目天下,的确只有曾经惩罚权贵,敢于为了正义而向上层阶级挥棒的曹操最符合荀彧的期许。

哪怕曹操有诸多缺点,哪怕荀彧窥见了一部分未来,知道曹操会称公,疏远甚至逼迫功臣,他也不曾萌生离开的想法。

只因为不畏强权,又有霸主之势的曹操,已然是最接近理想的选择。

“若主公能平定天下,兴利除弊,纵我魂断灯灭,有又何妨。”

指节被骤然收缩的力量抓紧,近乎要嵌入血肉之中,亦让荀彧惝恍回神。

“只是……人皆有私,我亦然。”

荀彧垂眸看向交握的双手,用另一只空置的手,轻轻覆盖在顾至的手背上。

他像是在寻找着世间唯一的真实,又像是在握住仅能握住的珍宝。

“主公为了谋求天下,谋求己身,不得不向豪族妥协,为名流之臣赦罪。而我,既不能消除当世之弊病,亦找不到和缓之法,甚至再无不拔之志,变得畏葸不前。”

至此,顾至终于明白了荀彧的顾虑与心结。

他清醒地知道这个社会的弊病,知道消除弊病的办法,更知道这条路的艰难。

因为太过清醒,太过通透,他理解旁人的抉择,理解曹操的妥协,理解这个不公平、不安稳的社会,却也因为理解而痛苦。

正如《局外人》中所写的默尔索困境,一个正常人,会在异化的世界中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而对自己产生深刻的自我怀疑。

在异化的世界中,不愿意加入异化团体,谨守底线的少数群体反而会被认为是不遵守规则,行为有失的异类。

而不愿跟着环境一同异化的那些人,会不断叠加心中的痛苦,因为无力更改的荒诞而创痛,因为浩然坍塌的信念而失去自我。

一向宽待他人,理解他人,不会对他人妄加指责的荀彧,只会体谅妥协者的无奈,体谅谋己者的私欲,将所有刀刃对准己身。

唯一不被荀彧体谅,被他所苛责的,只有他自己。

“知恐而后勇,知退而益进。即使失去斗志,即使退缩不前,那也入情入理,无需苛责。”

顾至抬起未被握住的另一只手,摩挲着荀彧眉间的蹙痕,

“文若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力所不及的事。烛火终究会燃尽,我不愿文若做那短暂照亮暗室的烛,只愿文若能像松乔之木,既能荫蔽他人,又能悠远长存。”

昏暗的营帐内,荀彧无声凝望,将停留在自己眉间的手纳入掌心,贴在颊侧:

“我亦盼望阿漻能福禄绵长,千秋长乐。”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

郭嘉:有事郭奉孝,无事……请自由填词。

顾至:差点把祢衡的东西忘了,给老曹自己慢慢看吧。

曹操(打开首页,看到作者是祢衡,合上):已阅。

祢衡(摸笔)(真的写了一篇骂操赋)

第133章办法\x\h\w\x\6\.c\o\m(x/h/w/x/6/点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