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 郭嘉支招(1 / 2)
第120章郭嘉支招
这一句喷人之语出口,堵在祢衡胸口的怒意顿时舒缓了许多。
祢衡暗想,顾至确实见解独到,慧眼独具,给出的办法竟然如此好用。
祢衡舒服了,郭图可一点也舒服不起来。
在短暂的怔愣后,郭图怒极冷笑:“祢使者这是犯了疯病不成?竟在此胡言乱语。”
祢衡骂完了人,正是神清气爽的时候,哪怕被郭图反骂有病,他也没有失去理智:
“你不过是小小一个属官,却几次在明公面前放肆,多次插嘴。若遇上不知情的,还以为你是明公帐下的首席之臣。”
祢衡并非随意找了个人发泄。
他之所以将怒火对准郭图,只是因为郭图经常在袁绍面前陷害其他谋士,通过污蔑他人来提高自己在袁营的地位。
这个行径让祢衡很是不齿。在几次察觉郭图的险恶用心后,祢衡当即将这人列为了袁营的头号奸佞,列入第一个“该骂”的名单中。
祢衡这一番激情谩骂,不仅让郭图本人莫名其妙,怫然不悦,也让其他谋士摸不着头脑。
倒是袁绍,因为先入为主的好感,再加上祢衡刚才提到的“明公”指的正是袁绍——听起来,像是祢衡在帮他立威——倒是没有因为祢衡的放肆而生气。
再听祢衡刚才补充的“多次插嘴”,袁绍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看向郭图的目光多了一些警告与审视。
郭图原本还想与祢衡争执,不经意地接收到袁绍的注视,心里就是一个咯噔。
他可太了解袁绍这一眼的含义,也太了解袁绍了。
如果不是知道袁绍是个好面子、耳根子软,容易被他人影响的人,他又怎么会时不时地在袁绍面前说沮授、田丰等人的坏话,随口污蔑他们?
每当郭图向袁绍大进谗言的时候,袁绍看向沮授、田丰等人的眼神就是这般,审视中带着清晰的不悦。
如今,常年害人的猎狗竟被燕雀啄了眼。时常在袁绍面前告黑状的他,竟然被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毛头小子上了眼药,这可把郭图气得够呛。
“请主公明鉴,臣之所言,皆是为了主公……”
“明公,何等人才。”
祢衡学着顾至往日里胡诌的语气,闭着眼乱夸。
反正“明公”这个称呼既可以是对袁绍这位主公的尊称,也可以是对其他诸侯的尊称。他又不说姓氏,鬼知道他夸奖的是谁。
“以明公的英才,岂需要你几次三番地多嘴,说一些人尽皆知的大道理?”
祢衡这番攻击很是浅显,谈不上有多厉害。
可糟就糟糕在,听这一番话的是容易产生偏见,更被情绪影响判断的袁绍。
袁绍这人,本身并不是个好糊弄的主公,却极易受个人情绪左右。他曾经因为担心小儿子的病情,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进攻敌方的绝佳良机,还将苦心劝谏的田丰痛骂了一顿。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始至终,戏志才都不让他插手报复笮融的计划。
顾至曾经想要悄悄嘎了笮融,但笮融这人刻毒且敏锐,逃得飞快,不仅早早逃出徐州,后面更是东跑西窜,让人难以捕捉行迹。
也不知孙策是怎么找到笮融,还成功地将他诛杀。
但根据笮融面上残留的伤势来看,他生前仿佛受了剐刑,绝不好过。
流亡多年的老仇人已经盛了盒,勉强算是了解了一件心事。
但顾至心中另有几件心事,迟迟未解。
那天的“人前人后”之语,因为最近正是多事之秋,荀彧忙于诸事,始终没能抽出时间与顾至坦言。
而关于“如何更改结局”这件至关重要的大事,顾至虽然早就想好了大致的方略,也探明了荀彧的心结,可对于具体的实施方法,仍然一筹莫展。
同时,不知为何,随着时间的推进,他的心里总盘绕着一些难以落定的焦躁感,像是有一些重要的节点被他忽略,但又抓不住其中症结。
戏志才察觉到他的焦躁,让人给他带了一份解暑的乌梅凉糕。
在他隔壁议事的郭嘉则带着一壶酒,过来蹭吃,一开口就是惊人之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