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2 章 · 险计(2 / 2)

加入书签

“奉天子以令不臣,董卓既能做得,其他人为何做不得?”

在三国的记载中,提出这个战略的远不止一个谋士,一方势力。

谁都没把如今的天子当一回事,可是谁都知道天子的重要性。

“假借天子诏书,以天子使者的名义,进入城中。里应外合,便是最快的破城之法。”

攻城军队再骁勇,都不及一个暗中反水,为敌人打开城门的叛乱者。

阳平城坚壁清野,没有内贼偷开城门,那就创造条件,由他们帮着开。

“若长安的变故为真,他们即使心存疑虑,也会将信使迎入城内。”

枣祗想通关窍,却仍觉得不妥,

“此举太过冒险,若有不慎,冒充信使之人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更何况,这城门岂是这么好开的?阳平城既然做好了坚壁清野的打算,就一定会严守城门,不让任何人靠近。

仅凭个人之力,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顾至像是看出了枣祗的顾虑,低声笑道:

“是以,接此重任者,不仅要有见机行事的本事,而且得有一身高绝的武艺。”

“……”

枣祗神色微变,蓦然看向顾至。

() 至悠然坐在原位(),???妗????[()]?『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并不像开玩笑的模样。

枣祗饮了一口酒,也压不下满腔的心惊:“你应当不是在毛遂自荐?”

“有何不可?”

枣祗丢下空酒杯:“当然不可。”

他站起身,来回踱步,将鬓角的发抓得一团乱:

“这不是儿戏!”

“并非儿戏。”

枣祗的两鬓被抓得炸起,武冠摇摇欲坠:“正面交战,我亦有一战之力,何须如此冒险?”

“坚壁清野,自然是躲在城中避战。若他跟元龟似的一直躲着,得打到什么时候。”

“那便拖着,又有何妨。”

枣祗瞧着顾至澹然的模样,便知他一点也没听进去,

“你兴许不知道,前几日,我已收到荀文若的书信。”

顾至看向枣祗,不以为意的神色骤然一顿。

枣祗刻意加重了尾音:“你猜那封信里写了什么。”

顾至:“……”

结合枣祗的表情与语气,顾至觉得那封信里可能有一些他不太想听的内容。

“我猜不到,你也别告诉我。”

枣祗没有如他所愿:“信中写了:你也许会到我这来,让我好吃好喝地招待——如果你要做一些不恰当的举措,就把你捆了,等他过来领人。”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1——

枣祗:(拿出麻绳)奉命行事,不要怪我。

顾至:?

一分钟后,顾至看着手中绑上的绳索沉思。

枣祗:(拭泪)(回房写信)幸不辱命。

(转头一看):人呢?

顾至(解开麻绳):如果文若有特殊兴趣,倒也不是不可以。

荀彧:……并非此意。

小剧场2——

当荀攸与荀彧同时出现在许汜和卫兵面前。

荀攸与画像九分像。

荀彧与画像七分像。

叔侄二人五、六分像。

许汜(指着荀攸):带走。

荀攸:?

#画师你出来我一定不打你#

第63章·荀彧之信\x\h\w\x\6\.c\o\m(x/h/w/x/6/点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