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1 章 · 惊心动魄(四合一)(感谢营养液5(2 / 2)

加入书签

“……”

荀彧失笑无言。

以他对顾、郭二人的了解,能走到一条道上,免不了大量的“交锋”。

他有一些话想说,但此时此地并非叙旧的时候。

“顾处士,现下可还是要从东城门走?”

荀彧说得委婉,顾至却已经听明白——夏侯惇将他说的那些话转达给了曹操与荀彧,并且为他加了署名。

荀彧没有询问“为什么走东门”,而是用商量的语气,问他“现在是不是还要继续从东门走”。

这似乎是一种下意识的谦逊与尊重,而非单纯的客套。

因为短暂的走神,顾至还未来得及回答,底下的郭嘉就已嘴皮子利索地接了话:

“自然走东门。东门不但有顾将军麾下的士兵,还有曹仁、夏侯渊两位将军带领的几千个江、淮健儿。”

听到“顾将军麾下的士兵”这几个字,荀彧眼底有笑意一闪而过。

幸而主公不在此处,若不然,听到这八个字,他的神情定然难以言喻。

抹去这个有些许不妥当的想法,荀彧恍然明悟:

“原是如此。”

难怪,在明知东门城外也有一支军队的情况下,顾至还建议他们走东门,应当是看出了那支军队的来历。

城外那一支神秘的西凉兵来势汹汹,曹操不愿在城中久战,只拼杀了片刻,就将这个重要消息告诉曹仁。

“几千人?”曹仁这才知道城外还有这么一个即将逼近的隐患,剑眉深深地皱起,

“不与这些兵痞子纠缠了,先出城,往东走,和我带来的军队汇合。”

他率着轻骑入城就是为了曹操,如今得知曹操与其他家人安然无恙,自然也不会恋战。

时间紧迫,众人解决了一批敌军,且战且退。

巷中的几百个西凉兵如同嗅到血味的鬣狗,紧咬着不放。

郭嘉瞥了眼周围收到命令,准备退走的各家部曲,转向右侧的屋檐:

“顾将军,要不要我接你下来——”

却见屋檐上空无一人,顾至早已无影无踪。

大队伍的最前方,通往东城的石道上,顾至勒着马缰

仅是轻微的地震便引起了大片的倒塌(),榖魎?復??塛葶???桑??炍?

??“镢?”▌()▌『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后被火烧,接着又承受断壁之重。

原著前期的曹操,可谓是多灾多难、命途多舛。

顾至不经意地想着,估算着原著中地震来临的时间。

虽然只是小地震,但还是提前防备一下为好。

带着发散的思绪,顾至将目光投向这座被黑夜吞没的城池。

温县篇的剧情,还算是他记得较多的一段。

剩下的篇章,能回忆起多少,基本都靠随缘。

就比如……原主的哥哥顾彦究竟是何时加入曹操阵营,又是何时叛离的。

他完全不知道。

依稀记得是在早期加入,又在袁绍死之前离开。

只希望不是这个时候。

还有戏志才与老徐……

想到还在村落借宿的老徐,顾至难得地沉默了一下。

他并不知道老徐去哪家借宿……也罢,有缘总会再见的。

略有几分虚渺地转开视线,顾至忽然感到身后传来一阵风,抬眼一看,曹仁正用左臂夹着一个孩子,与曹操一同策马,越过了他的坐骑。

“你从哪捞了个孩子?”曹操沉声询问。

自董卓作乱,迁都长安后,温县的常住人口死的死,逃的逃,本就没剩下几户。

前两日,因城中异动,荀彧又带着荀家的护卫在城中游走,对剩下的人家一对一地劝离。

城中仅剩的居民,差不多已经搬了个干净。

虽然……安土重迁,旧乡难离,难免有人会悄悄藏着,躲在不起眼的窖中,躲在被荒废的屋宅里,等待一波又一波的灾难离去。

那终究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曹操抹去面上的血,让动摇一瞬的心重新变得冷硬。

乱世洪流之下,每一个人都是在惊涛中漂泊的孤舟。

能顾得上自己,顾得上身边的人,就已经是天大的幸事,如何能救得了所有人?

他想劝曹仁将孩子放下,可看着那个与自己的幼子差不多高的小小一团,一时之间,竟说不出口。

曹仁没有回答,搂紧了怀中的幼童:

“……不妨事。先离开再说。”

接下来的一路格外沉默,夏侯惇率领精兵,在队伍的末端且战且退。

顾至挤在队伍的中前方,听着后方偶尔传来交战的声响,不合时宜地想起前几世的经历。

他所穿越的世界,大多是同人小说。每一个世界的人与事都格外真实,毫无虚构之感。

就连这种人性对抗的细节……所有人被时代裹挟的无力,都与现代世界如出一辙。

或许,在他眼中属于“真实”的现代世界,也不过是一本任人翻看小说,人类只是世界的耗材,为了演绎世界而痛苦地活着。

生老病死,皆尽佐料。

“顾处士?”

() 慢退后。

不到片刻,一支与他们穿着相似木甲的军队由远及近,浩浩汤汤地挤满了街道,一眼望去,竟看不到尽头。

三个小将心中既惊且惧,其中一人硬着头皮上前:

“我们是胡文才——胡将军的部下,敢问各位弟兄,是哪位将军麾下,为何而来?”

前方忽然传来一声低笑。

一个年轻而矫健的将军位于队伍的最前方,坐在马背上,居高临下地看着三人。

“为何而来?”

青年将军低笑了片刻,笑意渐冷,

“你们几个,得到玉玺的下落,竟敢不向上汇报,怎的,想造反不成?”

三个小将惶恐,连连解释:“只是不实消息,尚未核查,不敢惊动贵人……还请将军明鉴。”

“得了。”青年将军略昂着头,并不正眼去瞧三人的狼狈之态,

“玉玺交出来,此事就算揭过。”

三个小将面面相觑,瑟瑟发抖。

“将军,不是小人们不识相,而是这玉玺——我们当真没找着。”

青年将军虎着脸,目光凌厉地逼视三人:

“当真没找着?”

“当真没找着。”

“也罢。”

青年将军收起傲慢之色,拎着长刀,挑起其中一人的下巴,

“你们可见过一个名叫‘顾至’的少年?

小将又惊又惧又茫然:“顾至?”

“对,顾至。”

青年将军从怀中取出一片白帛,让部将展开,给前排的那些士兵浏览,

“就是这个少年——面白隽秀,鲜少主动与人说话,武艺高强,颈间挂着黄色丝绦……”

三个小将所率领的士兵并非田将军的亲信,又别有目的,因此一开始就排在大部队的最后,被前排黑压压的士兵挡着,竟没有一个人见过顾至的样貌。

传阅完毕,所有士兵都茫然摇头,没有一人出声。

“你们都未见过?”

“并未见过。”

“不曾见过。”

……

全员否认的回答,耗尽了青年将军的最后一丝耐心。

他收起布帛,轻声下达命令。

“没用了,都杀了吧。”

“是!”

他身后的部将与士兵们齐齐领命,开始围杀西凉兵。

三个小将大骇,火光与血光之中,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恐怖的细节——

这些人身上穿着的甲衣,身上所佩戴的刀具,看似与西凉兵相同,实则有着很大的不同。

“你们不是董太师的部将,你们是谁——”

青年将军咧嘴一笑,横刀解决了距离最近的那个小将。

“去黄泉问个究竟吧。”

小将瞪着眼倒下,朦胧的火光刺痛了他的双目,映入眼中的黑色旌旗,绣着金色的,带着云纹的汉字。

“张”。

张……在附近一带游走,又有着庞大军队的,莫非是黑山贼的首领,张燕?

小将悄无声息地倒地,未能将这个疑问诉诸于口。

他身后的士兵一个接一个的倒地,这些曾经恣意屠戮平民的伥鬼,最终死在其他人的恣意屠戮之下。

青年将军冷漠地看着这一切,没有丝毫恻隐。

“主道被断壁乱石阻断,想来曹操他们,已经从另外两个城门逃出生天了。”

旁边的李大目小声开口,青年将军只是支着颌,懒懒点头,示意自己听到了。

李大目摸不准主帅的想法,不好再开口。

青年将军——张燕忽然睁眼。

“去看看志才醒了没。”

李大目领命而去。他知道主帅对这位士子的看重,故而亲自前去,并未派遣旁人。

没过多久,李大目回来了。

“回主帅,他还在昏迷着,口中仍然念着‘阿漻’……‘漻’什么的。”

张燕望着一地的狼藉,神色未变。

“从北门走,绕城一周。”

曹操他们走得再快,也多少会留下一些痕迹。

既然玉玺的传言是假的……

“总不能白跑一趟,”

张燕喃喃自语,驭马踏过一片殷红,

“走,随我出城,去寻顾至。”

士兵们领命,往北门的方向疾行。

……

曹操等人出了城,先是遇上了守在附近东城的夏侯渊,随后,又与城外的新兵、曹仁带来的江、淮健儿汇合。

那些紧咬着曹操不放的西凉鬣狗们,一看到如此众多的军队,全都哑了火,悄悄退走了。

曹操带着大部队来到荒郊野岭,进入山林,与在此等候的曹昂汇合。

“先在林中休憩一晚,等到天亮,再去接阿猊他们。”他让曹昂放宽心,原地扎营,带亲信去清点人数。

扎营期间,曹操下了马,先是郑重地谢过荀彧,又走到顾至身前。

“今夜危机,多亏先生施以援手。”

曹操神色肃然,并袖一揖,

“未曾想到,先生竟然还有行兵布阵之能——”

曹操话还没说完,就见顾至忽然面色一白,晃晃悠悠地从马背上滑落。

他的双脚稳稳地站着,却“羸弱”地靠着马腹,一副力竭虚弱的模样。

曹操先是唬了一跳,但看到顾至那看似虚弱又不完全虚弱的模样,不知为何,竟觉得格外的眼熟。

“……”

这……

不应该,不能够吧?

【作者有话说】

三合一,超级大肥章!一口满足!

接近一万三的字数,我厉害吧[可怜]

PS:本章多出的三千字是感谢营养液5k的加更哦[奶茶]

【作者有话说】

[猫爪]推推基友的预收《[西汉]给霍去病当弟弟的那些年》by醉酒花间

*

霍昭穿到西汉,家住河东郡平阳侯国。

父亲官职不高但稳定,母亲外柔内刚持家有方,兄长严谨细致稳重端庄,小小年纪就透着家中顶梁柱的气场。

他觉得他们家是这个时代中平平无奇的一家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虽然穿到古代很倒霉,但是家庭和睦气氛还挺好。

直到那一年,冉冉升起的大汉将星霍去病被皇帝任命为骠骑将军出击匈奴,路过平阳时被河东太守迎至传舍设宴接待。

年轻的骠骑将军不计前嫌跪在霍爹面前,“去病早先不知是大人之子,不曾在大人身边尽孝,望大人见谅。”

霍昭:???

霍昭震惊看着一脸懵逼的老爹,瞳孔地震!

霍去病啊!!!

第22章·照拂(内含小剧场*2)\x\h\w\x\6\.c\o\m(x/h/w/x/6/点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